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文化的重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竹立家

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治理经验是一个“典型样本”,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推进和完善社区治理,形成“以人为本的城市品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是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从江欣苑社区由一个“村改居”的农村社区,成长为“全国文明社区”的过程来看,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组织和普通党员切实发挥了表率作用,以党风、政风的改变,带动了整个社区社会风气的改变,形成了全国文明社区。

确立宗旨意识。江欣苑社区党委通过长期的、扎实的、严格的“三会一课”制度,确立了每个党员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明确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使党的政治价值深入人心,强化了党组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核心领导力和权威性。可以说,江欣苑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一支能够真正履行党的执政宗旨的党委一班人,以及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

严肃政治生活。江欣苑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不但有一套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实施细则,而且能够把这些实施细则坚持不懈地落到实处,切实强化了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实效性,保证了党内政治生态的健康和谐,杜绝了形式主义。在党组织的每一次组织生活中,都能够做到从思想、工作、纪律和作风等方面,通过民主的方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强化党内监督。江欣苑社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能够维护党内政治生态的健康和谐,一条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强化党内监督。除了严格的纪检监察监督、组织生活会监督、网络监督和自我监督以外,江欣苑社区党委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把群众的“日常监督”纳入党内监督的范围。把党内监督的范围拓展到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党在群众中公信力的基本前提。

二是通过民主与法治实现社区治理。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江欣苑社区的基本做法是培育城市“新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在一系列的社区活动中,注重向居民灌输“我的社区我做主”的主人翁精神、公共责任精神和民主参与精神,逐步养成了社区居民对公共生活的自觉关切意识,对公共空间的维护意识,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对社区文明和形象的建设意识。

江欣苑社区在推进居民民主参与,培育居民对公共事务关切意识的同时,着力建设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方联动”的联席会议制度平台,强化服务机构和居民的法治意识。可以说,社区法治环境的完善,不仅强化了社区公共生活领域的有序发展,也增强了居民按规则办事的意识,改变了居民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证了社区治理水平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形成了人人心情舒畅的文明社区。

三是形成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社区文化。江欣苑社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引领新的社区文化的重构,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文化。

首先,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提升,以及城市社区文化的开发。江欣苑社区引进50多项非遗项目进社区,建成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园和高龙文化博物馆,既陶冶了居民的性情,又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浓厚的社区特色。同时,通过市民学校、文化走廊、文体活动、楼道文化等形式,促使居民在新的文化活动中转变思想价值观念,培育新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其次,从城市现代社区治理的经验来看,治理良好的社区都是公共服务平台比较完善的社区。江欣苑利用社区内外的社会组织资源,构建了“社区—楼道—家庭”服务工作网络,开发出“一站式服务、零距离服务、关爱服务、志愿服务、七彩化服务”等服务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到为群众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文化。

最后,完成了传统“亲情文化”向“社区文化”的文化转型。这种文化转型不仅使居民学会了现代社会的交往规则,丰富了居民的公共文化生活,而且培育了居民的公共意识,提升了个体素质,最终实现了以居民文化素质为基础的“人的城市化”。 

责编/韩冰曦 贾娜(见习)   美编/于珊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重构   社区文化   价值观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