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动力的关键是什么

长期以来,坊间就有公务员是“铁饭碗”,国家干部是“金饭碗”的说法。然而,近年来,开始出现一种“不作为”和辞职去官现象,这在基层干部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不少人将之归因于反腐举措,有人甚至从细枝末节上找原因。笔者认为,一些干部队伍“不作为”和辞职确与党和国家反腐力度加大有关,但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制度创新。干部队伍是一个全局性和结构性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方能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向。

将“基层历练”作为干部蓄水池

如果说,何处是干部队伍的关键穴位,那就是基层干部。这不仅是因为基层干部人数众多、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还因为基层面临着被忽略和优秀基层干部匮乏的瓶颈问题。可以说,基层干部稳定则国家干部稳定;基层干部地基不牢,就会地动山摇。

目前,国家也有相应的基层工作规定,如国家干部要到基层甚至村庄当“第一书记”,鼓励大学毕业生作村官,等等。又如2014年,中共中央发文明确规定:“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①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干部培养及其成长,也确实缓解了基层干部缺乏的情况。不过,这些制度的最大问题是,许多下基层的干部不安心、镀金意识浓、时间较短、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没有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机制,更未成为国家选人用人的绝对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每年下基层的国家干部人数和次数不少,但真正有效、得力、被点赞者并不多。

从领导干部角度来说,“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时间太短,他怎能真正了解基层,更谈不上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现在不少领导干部用“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为自己镀金,就可获得提升机会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应增加被提拔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的时间,越是高层领导越要有多年基层锻炼和磨砺的经历。如能建立“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与“干部晋升”直接挂钩的制度,那么就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基层这块“磨刀石”会让领导干部快速成长起来,二是基层干部队伍这个“蓄水池”会有更多的“蛟龙”生矣。

从普通干部角度来说,应建立所有干部都必须经较长时间基层锻炼的制度,从而让广大干部能真正理解基层,也让他们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生力军。目前,对于普通干部的基层锻炼主要是实习性的,时间也比较短,有的就是走马观花,甚至是完成任务和走过场,根本达不到锻炼目的。普通干部虽不如领导干部那样肩负重担,但同样需要了解基层和接受磨砺,一个年轻干部如能真正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不管对于今后自己的工作,还是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都是相当重要和有益的。普通干部至少经历三年基层锻炼的制度安排,将从根本上改变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整个国家干部队伍的水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性构想。

将“基层历练”作为整个国家干部培养和发展的“不二法则”固定下来,至少有以下优点:一是真正重视和强调了基层,有助于基层干部的自豪感、荣誉感和积极性发挥。二是将基层变成国家优秀干部的“蓄水池”和培养基地,这既有利于基层干部人才稳定,也有助于国家干部人才成长。三是吸引更多年轻干部投身基层,可更好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为更多有志于在基层创业的干部提供更大平台。五是真正做到城市反哺乡村,在城乡干部的交流和融通中不断提升乡村干部能力水平。

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打牢基层基础,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意义十分重大。”“夯实基层基础,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逐步筑牢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②2014年,习近平在会见基层干部时又说:“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在座各位可以说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现在,农村发展和管理对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家要多思考如何把基层干部当好。”③如果沿着这一思路,确立国家干部严格的“基层历练”的制度规定,不愁基层干部队伍不稳,更不用担心国家干部缺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