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女性教育获得长足发展,2013年女性15岁及以上文盲率为6.7%,比1995年降低17.4个百分点,女性文盲人口比1995年减少7000多万,女性人均受教育的增幅和文盲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男性。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367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80%,另有近6%通过政府购买学位在民办学校就读。2016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鼓励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儿童,为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促进整合教育,盲、聋、智障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90%。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2015年全国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8433.31多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29.36%;资助总额超过1560.25亿元,是2009年的2.25倍。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已形成了包括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民族职业院校、民族高等学校在内的民族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少数民族文盲率在95%以上,全国仅有1所少数民族高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普通高校中只有少数民族学生1300人,占比1.4%。到2015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全国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到2595.57万人,已有各类少数民族高等学校32所,少数民族本专科学生达214.29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为8.16%。少数民族享受高等教育发展权利的水平逐步提高、范围日益扩大,实现对所有少数民族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研究生,2012-201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共招收培养1.6万名硕士研究生,4000名博士研究生。
七、加快落实绿色发展
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可持续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基本国策保障绿色发展。1973年,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1979年,通过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83年,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1994年,审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实施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2000年,将保护生态环境全面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3年以来,中国全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目前,已经形成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32部法律、48部行政法规、85件部门规章。共有各级环保系统机构14257个。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森林面积达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6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5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1%。自然保护区建设实现统筹发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740个,总面积约14703万公顷。
——环境治理改善绿色发展。建立国家生态环保综合决策机制和区域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保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控强度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大气污染控制呈现良好发展趋势,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显著下降,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十一五”以来,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4%,累计节能15.7亿吨标准煤,累计形成的节能量占全球同期节能量一半以上。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35平方米。
——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全国建成由2个国家站、33个省级站、300多个地市级站和1700多个县级站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先后在太湖、巢湖、洱海和三峡库区等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建设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设立106个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带动绿色防控面积达5亿亩以上。建设了两批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共计100余个,带动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500多个,建成生态农业示范点2000多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长效发展,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36。持续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发展进程。2016年1-9月,全国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达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0%。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拓展网络经济空间,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8773亿元,比2014年增长33.3%。
——政策扶持促进绿色发展。国家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治理、强化补偿,积极保护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其中约三分之二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200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生态脆弱区实行限制开发,2008年制定实施《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纲要(2009-2020年)》。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新增治理面积达30%以上,生态产业示范已在生态脆弱区全面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