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三会一课”落实效果缘何“打折扣”(2)

核心提示: 要分析“三会一课”在基层党支部落实中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落实”的层次,“三会一课”表面上执行得很好,但问题在于很难到达人们的心里。很难说服人的原因在于党的观念在传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领导的能力、品质,传播观念与制度中所蕴含观念的不一致;观念传播中的单面性;观念传播的僵化性,与受众特质的不对应等。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将党的观念有效传达到每个党员的心中。

“三会一课”传播内容僵化,与基层实践脱节

支部大会到党员小组的传播内容基本一致的,即照本宣科地宣讲领导的讲话、文件等,至于如何理解这些讲话或文件的内容,多数领导并没有做解释,尤其是这些重要的讲话与每个党员的生活、工作实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多数领导既没有这样的意识,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内容僵化与基层实践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与工作的脱节。即传播的内容与工作实践无关,甚至是脱节的。在传播党的观念过程中,没有与各个单位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譬如讲党的民主时,分析本单位是否存在领导一言堂的现象。再者,“三会一课”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家在学习之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为民众服务。但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学习挤占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偏离了实践的宗旨。比如,某重点中学在讲党课时,老师们不是在认真听课,而是忙于准备教案,因为党课占据了他们大量的工作时间,只能在上党课时作表面功夫。

二是与生活实践的脱节。现代社会中的人是多面人,不但受政治领域的规则的影响,也受生活领域的规则的影响。这些领域既有现代的意识,譬如家庭中越来越强的平等意识,也有传统的意识,譬如传统的宗族意识,甚至是浓厚的宗教传统。这些或传统、或现代的观念必然对政治的宣传产生影响。在传播党的观念时,也必须对这些现象有所回应。

三是政治领域本身的冲突。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的同时,中央也在基层推行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等,民众在基层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加。基层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由民众选举领导;与基层以上的间接民主有着明显的差异。可以说,在基层民主实践中,民众的民主意识更为强烈,这就要求在“三会一课”的讲授过程中,要对他们的一些政治诉求有所回应,不能一味地强调党员的服从。

遵循传播的规律,方能深入人心

“三会一课”要在基层得到落实,传播内容的内在化是落实的最终目标。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受到信息源、传播渠道和受众三方面的影响。因此,如果要得到落实,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第一,提升领导素质、根据党的理念对单位制度进行修正。信息源方面,领导本身的领导能力、道德品质,各个单位制度与党的宣传理念不一致,对“三会一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拔、考察领导干部,领导的能力,尤其是领导的品质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各个单位的领导针对党的各项要求,要对单位各项制度规定进行修正,尤其是清除单位中明显与党的理念存在严重冲突的潜规则。

第二,自上而上的宣传与自下而上的互动相结合。“三会一课”的实践中,要积极回应党员的诉求,要关注到党员平等、权利意识方面的变化,并根据党员的诉求对“三会一课”的一些内容进行调整。能够提供有效的渠道,反馈到上层,调整之后再往下传播。

第三,变单面为双面、变僵化为灵活传播。在传播党的理念时,不但讲授党的光辉历史,也要直面所犯过的错误,敢于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尽管党的理念宣传是一致的,但并不意味着宣传的内容是千篇一律的。各级党组织在宣讲时,应该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符合当地党员心理的教材,应将宣传党的理念与党员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针对与实践中相矛盾的地方要能够进行深刻分析,给党员答疑解惑。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Herbert C. Kelman,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hree Processes of Attitude Change,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2, No. 1, 1958.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肖晗题]
标签: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