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北京市区域化党建怎样破题

核心提示: 北京市始终重视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区域化党建的认同感缺失,统筹能力不够等问题。为此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以服务为抓手,健全实用有效的运行机制。

【摘要】北京市始终重视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区域化党建的认同感缺失,统筹能力不够等问题。为此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以服务为抓手,健全实用有效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区域化党建  党建格局  共治共享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区域化党建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部署,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也是党建的新概念。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街道、社区党建以及共驻共建活动等,都是基层党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作为基层党建的一个新领域,它不是对上述基层党建的捏合,而是单位党建和街道、社区党建以及共驻共建活动的延伸、拓展和突破,是党面对经济社会快速深度转型出现“真空”地带的现实挑战,从以往相对单一、封闭、纵向向多样、开放、横向党建工作理念及模式的能动转变。区域化党建,顾名思义,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的界限,以辖区为阵地,以党建为统领,整合各方力量、统筹辖区资源,推动区域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

区域化党建的产生及深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社会结构变化的要求。一方面原本“行之有效”的单位制党建模式出现越来越多的“力不从心”和党建盲点。另一方面又要求原来的属地党组织的职能大大扩展。为突破单一的单位制党建格局,承担起社会托底的作用,区域化党建应运而生。二是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要求。通过区域化党建把本来互相不发生交集的各主体集合起来,是集众人之力解决共同问题的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题中之义。三是满足多元化群体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区域化党建着眼于以党建为引领,打破行政壁垒、打破体制内外的界限,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而且培育了人们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四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必然要求。区域化党建说到底,就是以区域党组织的影响力,整合区域内各不搭界组织中党的力量,积小为大,积弱为强,化单一为合力,把党要求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任务扩展,并全方位地落实。五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党建科学化水平。区域化党建毋庸置疑是党对中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回应,也是党自我改革、提升党建实效性的有效抓手和平台。  

北京市区域化党建的成绩与不足

北京市始终重视社会领域党建工作,起步早,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市、区、街三级社会建设、社会领域党建领导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化党建协调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基本搭建;创新组织设置,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丰富活动载体,拓展服务领域,以强化服务引领社会发展。

作为探索中的工作,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区域化党建的认同感欠缺。二是社会建设小组统筹区域化党建工作,易产生实际工作布置中难以统到位、管到底的问题。三是区域化党组织的统筹能力不够。四是区域化党建的基础保障有不健全的方面。五是区域化党建的政策支撑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

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深化的对策建议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市委已经发文的情况下,自上而下通力合作,着力统一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认识,从推进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看问题。

进一步完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议在市委领导下,北京市党的建设领导小组把区域化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全市区域化党建工作。区、街(乡)、社区(村)党组织是区域化党建的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构建起区、街(乡)、社区(村)的三级区域化党建领导体系。在区层面成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政策制定和总体协调。指导委员会实行成员单位制,成员单位数量建议控制在20个左右。指导委员会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情况需要,对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和增补。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具体筹划以及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区域化党建指导委员会名义出台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指导文件,明确区域化党建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要求,规定完成期限,加强对区域化党建的“顶层设计”。街道(乡镇)层面成立区域化党建协调委员会。区域化党建协调委员会负责本街道区域化党建的总体协调和工作部署。协调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包片的区委委员、街道党工委委员,同时邀请辖区内隶属不同系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制度,由成员单位选派联络员参加。区域化党建协调委员会可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协调和部署,对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在社区(村)层面成立区域化党建协调委员会分会,负责本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具体开展。工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在社区包片的街道党工委委员、社区(村)党委委员、驻地单位党组织代表和居民党员代表。充分发挥网格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中的作用,以网格党总支(支部)为依托,统筹网格区域化党建,积极组织网格内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各类活动,使分属于不同“条口”的单位,依据地缘关系,实现党内横向合作。

以服务为抓手,健全实用有效的运行机制。要健全区域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上层的双向沟通机制。同时要完善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基层、联系群众、帮助解决问题的制度。双方下访情况、下访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要有备案。属地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属地的“信息优势”和“牵线搭桥”作用,通过平台化运作,解决区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明确各方利益和资源。建立健全区域性党员参与共建机制。鉴于党员到社区报到后,有报到而少有活动的突出问题,实施党员的定岗定责。由社区党委定岗、双方党支部组织认岗、党员承诺示岗、多方代表评岗。以签订认岗书、建立认岗台账、定期检查等方式来强化督查指导。要完善区域化党群工作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好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组织设置、人员调配、工作项目和资源,加大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要建立完善区域党建考评机制。从市、区、街道(乡)到社区(村),制定一整套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考评方案和工作细则,实现考评结果与上级党组织年度考核、干部政绩、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工作的“四挂钩”。

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监督考核。市委每年要听取市委党建领导小组就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新一年的目标任务及工作要求的专题汇报。各区、街道(乡)党(工)委要落实市委、市党建领导小组的指导意见和区委的具体工作要求。制定年初专题研究工作方案,明确本年度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工作任务,责任主体和具体实施的检查落实 。市委各相关部(工)委要对本系统、本行业单位党组织联系社区、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支持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社区(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特别是要真正提高参与率,同时还要加强监督考核。

要以北京市下发有关文件为契机,加强有关领导对基层开展区域化党建的指导力度,组织专家学者跟踪研究,组织各类媒体聚焦宣传。

继续深入推进“三有一化”,加大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支持保障工作,不断夯实区域化党建的工作基础。一是要继续推进场所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采取财政拨付、党费补充、社会筹措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问题。三是要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注:本文为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区域化党建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①孙爱霞、梅丽红:《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区域化联动发展》,《学习时报》,2012年10月15日。

责编/高骊  肖晗题(见习)   

美编/王梦雅 (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北京市   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