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何为
接下来,再看“评论”。在文艺领域,人们有时候用“文艺评论”,有时候也用“文艺批评”。在现代汉语中,“批评”有四项含义:(1)评论,评判;(2)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3)指出所认为的缺点和错误;(4)对缺点和错误所提出的意见。“评论”有五项含义:(1)批评、议论;(2)批评、议论的文章;(3)斟酌、考虑;(4)商议;(5)商榷之处。在用作“评判、判断”等含义时,“批评”和“评论”具有共通性。
古汉语多为单音词。“评论”和“批评”共享的是“评”。“评”的核心含义是用一定的标准对事或理的品评。“批”本义是“反手打”,引申为打、攻击的含义,又引申为作指示。“论”的本义是“议”,即“议论、分析、说明”。在古代,有“评”和“论”连用的情况,也有“批”和“评”连用的情况,其含义近似于今天所说的“评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指出缺点和错误”的“批评”,则是近代的产物。
在英语中,和“批评”“评论”相对应的词主要有“criticism”“review”和“comment”。其中,criticism在法语中是“critique”,在德语中是“critik”,都源于希腊语“kritikos”,是裁判、判断、辨识、论定的意思。“review” 直接源自古法语的“reveue”,最初源自拉丁语的“revidere”,由“re”(重新)和“videre”(看)组成,含义上偏重于回顾、检阅、评判。“comment”源自拉丁语的“commentum”,含义更偏重于评注。
从实际运用情况看,在近代以来乃至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语境中,“文艺批评”的使用比“文艺评论”更加普遍。改革开放后,“文艺评论”较多地被使用。
构建一门“文艺评论学”
在文艺评论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和许多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迫切需要建立一门文艺评论学。
在我国学科分类体系中,艺术学原本是文学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2011年,艺术学独立出来,成为与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并列的一个大门类。艺术学下设五个一级学科,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包括33种专业,即:艺术史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等29个基本专业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书法学、中国画、艺术与科技4个特设专业。而文学门类则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三个一级学科,文艺学是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文艺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将更加倾向于文学理论。可以看出文艺评论的相关内容零散地分布在各相关学科中,相关学科划分和概念界定也比较模糊,而涵盖各个文学艺术各门类的统一的“文艺评论学”在目前的学科结构中尚属空白。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文艺评论学科建设滞后,不但教育系统专门的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受到制约,而且研究人员撰写文艺评论文章也不计入科研工作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文艺评论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文艺评论学的学术建设和学科建设,将扭转这种状况。
综合以上情况,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大力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文学”和“艺术学”成为两大学科门类的今天,建立专门的“文艺评论学”,可谓恰逢其时。我认为,这个学科可以在对现有的文学艺术学科总体布局调整中,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来考虑和安排。
纵观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原有学科的模糊化、融合化、再分化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原有的学科面临着再定位的任务,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文艺评论学”是在哲学、文学和艺术学这三个学科门类交叉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涉及到哲学中的美学、文学中的文艺学,以及艺术学中包括艺术学理论在内所有二级学科的相关文艺评论内容。它以研究文艺评论的现象、本质和规律为任务,以指导文艺实践和文艺创作为目标。文艺评论学不是美学,也不是艺术学理论,它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对于文艺实践的研究;文艺评论学也不是现在文学门类中,一级学科下的中国语言文学中的二级学科“文艺学”。文艺评论学涵盖的不仅是文学,也包括各类艺术,当然也包括网络艺术等各种新兴的艺术。
一般而言,学科的发展需要三个支撑,即史的支撑、学理的支撑和实践的支撑。文艺评论学也应包括三个分支:一是理论,包括文艺的宏观、整体理论研究以及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二是史论,包括文学史和艺术史以及各门类各专题艺术史;三是评论,即对于某个或某些文学艺术理论、作品、人物、事件、现象等的评说和分析,也包括对文艺评论的再评论。
近年来,我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在学术上和实践上朝着构建这一门学科的目标已经作了一些工作。我们在全国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文艺评论家队伍,省级文艺评论家协会也已经发展到25家;我们创办了《中国文艺评论》月刊、中国文艺评论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了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我们中国文艺评论家在协会内部设立了涵盖各个艺术门类的12个专门委员会;我们创办了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和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还举办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开展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等各种活动。应该说,这些工作从学理、队伍、阵地、人才等各方面为构建当代中国文艺评论学奠定了一些基础,创造了一些条件。今天,借此机会,我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也期待各位专家、同仁助力支持。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当代中国文艺评论学,并将其设立一个学科,是完全有希望的。可以期待,文艺评论学的建立,将为文艺评论的实践提供学术、队伍和阵地的坚实支撑,从而把贯彻落实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关于文艺评论的要求进一步引向深入,落到实处。
(本文为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上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