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宗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段成荣

【摘要】当前,新生代流动人口呈现不同以往的特点,如外出流动年龄小且很少返乡、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等,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就业弱势地位未得到改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问题、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因此有必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研究,以准确把握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时发现新情况,探索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流动人口 现状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迅速。截止2014年底,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5亿,比2010年增加13.1%,比2005年增加69.7%。在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新生代流动人口(本文中的新生代流动人口,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流动人口;与之相对应,将出生于1980年以前的流动人口称为老生代流动人口。)2010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和流动人口问题。但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对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各种基础信息都还缺乏了解和掌握。为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研究,以准确把握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时发现新情况,探索解决新问题。

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四分之三为劳动年龄人口。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学前和义务教育适龄阶段的流动儿童数量明显较少,0至5岁学龄前儿童只占全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8.4%,6至14岁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只占12.5%;完成义务教育之后,部分儿童离开学校,开始寻找就业机会,因此,15岁之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流动人口的行列之中。但这一阶段,由于仍然有部分孩子在校接受教育,加上目前孩子们还不得不在户口所在地接受高中教育,因此,高中学龄段流动人口人数也相对较少。在高中后阶段,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到达顶峰;此后,由于回老家结婚、生育子女等原因,流动人口有所减少,但仍保持较大规模。

如此,形成新生代流动人口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的基本格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16至30岁已进入劳动年龄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全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77%,规模接近9100万。

已婚者过半,未婚同居现象亦值得关注。大部分新生代流动人口正处于恋爱、结婚的高峰年龄段,并且婚恋状况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活、精神状态密切相关。他们的婚恋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人们对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婚姻状况并没有准确把握。然而,动态监测数据显示,15岁以上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已婚者占55.5%。达到法定婚龄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已婚者占66.4%。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已婚者超过半数。

值得关注的是新生代流动人口中的未婚同居现象。动态监测显示,新生代流动人口中未婚同居者比例为1.9%,城市户籍新生代流动人口未婚同居的比例略高为2.4%。未婚人群更容易成为相关服务的盲点,因此应予以更多关注。

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渐趋增多。我国流动人口以从农村到城市流动者居多,到2010年,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仍高达67.7%。但是,过去30年中,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一直处在上升过程中。新生代流动人口也经历着相同的过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城城流动者所占比例为19.72%,与2005年的相应比例(12.23%)增加了7.5个百分点;可以估算,从城市到城市流动的新生代流动人口规模从2005年的730万增加到2010年的2330万,增加了两倍多的人数。

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

新生代流动人口是老生代的延续。两代流动人口从根本上讲都是流动人口,他们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面临诸多相同的问题和困难。与此同时,新老两代流动人口由于其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新生代流动人口又具有一些与老生代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外出流动年龄小且很少返乡。新生代流动人口第一次外出流动的时间明显早于老生代。老生代流动人口首次外出流动时的平均年龄为31岁,而16岁以上新生代对应年龄只有20岁。新生代流动人口不仅首次外出流动的时间早,而且相当大一部分在离开学校后就立即开始流动。43.7%的16岁以上新生代流动人口在离开学校后很快就开始了第一次流动,而老生代的对应比例只有5.1%。这意味着近半新生代在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工作技能的情形下开始流动务工,而且那些从农村出来的新生代则基本没有务农的经历。

新生代外出流动以后,更彻底地与老家断开了联系。15%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外出以后从未回过老家,老生代的对应比例只有8.8%。那些近一年回过家的新生代中,有43%是因为过年回家,有26%是因为过节才回家。也就是说,新生代这个群体自很早离家之后就很少回家乡,一年之中仅有的1~2次回家也都是因为短暂的过年过节。他们正在失去和老家在物质、精神上的联系。

年幼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多在流动城市出生。尽管16~30岁新生代流动人口开始外出流动时年龄很小,但他们中95.7%出生在流出地老家,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娃。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年幼的流动人口则更多地出生、成长于流入地城市。动态监测数据显示,在16岁以下流动儿童中,15%出生于当前居住的流入地城市而且一直在流入地城市成长,他们是完完全全的流入地“城里娃”;另有14.3%出生在流入地城市,但在成长过程中或长或短地回到流出地老家或流动到其他城市生活过,他们也主要地应算作流入地的“城里娃”;还有27.5%的流动儿童在其生命历程中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流入地城市度过的,他们也应算作流入地“城里娃”。上述三类“城里娃”加在一起,占全部流动儿童的56.8%。

可以说,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低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就是流入地城市的“自己娃”。这是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新特征,而且是应该高度予以重视的特征。

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30多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有所提升,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5.6年提高到2005年的8.9年,2011年则进一步提高到9.5年。在此过程中,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高更为明显。2005年,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年,2011年则提高到10.4年,比老生代流动人口高1.6年。

当前新生代流动人口中,54%完成了初中教育,27.1%完成了高中教育,更有12.2%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其中本科学历者占3.7%,有研究生学历者占0.3%。以此推算,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人数达450万,拥有研究生学历者人数达36万。这些拥有较高受教育水平的新生代流动人口,既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对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生代流动人口大多有稳定工作。大多新生代流动人口实际上已经是流入地城市稳定的居住者和稳定的就业者。根据动态监测数据,新生代流动人口平均外出流动时间达到4.6年,在当前流入地居住的平均时间为3.3年。也就是说,新生代流动人口自外出流动以来,有7成多的时间在现流入地居住生活。

与此同时,他们流动过的城市数量也比较少,平均只有1.4个。从家乡流出后直接到现流入地城市居住生活的新生代流动人口比例为70.3%,流动到过两个城市的人占18.3%,流动到过三个城市的人比例只有6.83%,流动到过三个以上城市者的比例仅为3.7%。

流动人口在一个地方能够长期待下去,就业稳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以更换工作的频率衡量就业稳定,新生代流动人口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达到61.7%;在换过工作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当中,56.48%的人仅更换过一次工作,28.28%的人更换过两次工作,10.77%的人更换过三次工作,仅有4.47%的人更换过三次以上工作。

新生代流动人口流动主因不同以往。20世纪90年代以来,务工经商一直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仍有58.3%因为务工经商而流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流动原因也不例外,在16至30岁新生代流动人口中,55.21%因为务工经商而流动。

与此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流动原因又在发生重要的变化:16至30岁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因为务工经商而流动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老生代流动人口的对应比例(61.09%),而新生代中因为学习培训原因流动者所占比例(22.55%)则大大超过老生代流动的对应比例(2%)。新生代流动人口对于学习知识、技术需求的增加,以及社会所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的增加,使新生代的流动原因更加多元化,更加着眼于长远和未来的发展。

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突出。在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近90%是夫妻双方一齐流动,共同生活在一起。这集中反映了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这一趋势也提醒我们,针对流动人口特别是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都要以家庭为出发点。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流动人口   新生代   困境   对策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