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策沟通。政策沟通对于建设“新丝绸之路”非常重要。中亚五国虽是近邻,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是比较遥远和陌生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政策,如果基本政策沟通不顺利,很多经济文化交流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
一方面,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水平还没有完全反映出彼此的国家实力,各国与中国的合作水平差距很大,这就需要国家之间在政策方面加强沟通,促进双边及多边贸易的稳定发展。目前的贸易状况还未能真正反映出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也就是说,将来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中国应与中亚国家在政策层面多沟通以消除认识误区。世界政治中心大国和周边中小国家关系的紧密化,往往会遭致猜疑。中亚国家可能会担心向中国过多出口原材料会成为中国的附庸,而且会抱怨与其合作的伙伴主要是中国西北相对落后的省份,缺少东部发达省份。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中国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所以,未来在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中,中国应继续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策沟通,消除疑虑,共同促进双边贸易的和谐快速发展。
加强道路联通。由于经济落后和历史的原因,中亚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处于较低的水平,运输效率低下,这不仅严重阻碍了中亚各国利用其自身资源谋求快速发展,而且还给外部国家同中亚的经济合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中亚各国与多个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中亚的南北、东西的交通建设。
近年来,中国和中亚各国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不断努力,新丝绸之路中国—中亚段沿线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双边及多边的贸易便利性。新丝绸之路初步建成为连接中亚各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通枢纽。
铁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与中亚国家的铁路运输合作始于1991年。1990年9月12日,中苏铁路在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站与苏方的德鲁日巴站正式接轨,使亚欧第二大陆桥得以贯通。1991年,中亚各国纷纷取得独立,亚欧第二大陆桥的中亚段便成为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铁路运输的黄金通道。目前,中国有两条铁路与哈萨克斯坦连接,一条在阿拉山口,一条在霍尔果斯口岸。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时提到,如果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能够连接起来,那么对中亚和中国的交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突破,陆路上的畅通对于将来经济贸易的往来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可以推动高铁“走出去”,既能解决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又可帮助其他国家实现铁路现代化。
在航空方面,中国与中亚航空交通仍需要继续发展,未来的目标是使所有中亚国家的首都都能与北京实现直航。
中国应与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加强贸易畅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经济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大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巨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原本是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之间的一个“经济低谷带”。这里虽然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但是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体存在较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