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新丝绸之路:近30亿人口的经济圈,如何共同发展

原标题:“新丝绸之路”的经贸金融战略意义

【摘要】从中亚国家扩大对外交往和中国西部大开发、向西开放、拓展中亚市场的现实以及长远需要来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中亚五国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在多领域所展开的合作促进了产业升级,有利于中国“西进”战略的展开,为我国物流业及外贸B2B电商带来巨大商机,同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在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要关注非资源、民生领域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加大对西北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投资力度;关注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重视国际安全问题。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双边贸易  金融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2100多年前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跨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兰新铁路西段与哈萨克斯坦土西铁路正式接轨,标志着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

2013年9月初,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四国,与四国分别签署了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政策,提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对古丝绸之路的重新定义,强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强调中国与中亚国家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打开了一片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天地。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曾提出过“新丝绸之路”的概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一直致力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1994年4月,时任李鹏总理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现代丝绸之路,扩大亚欧经济文化交流”。1996年4月,由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创建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它的建立为加强五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五国和亚太地区安全,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重要经验,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稳定和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就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了“上海五国”。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和中亚五国之间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1992年中亚国家独立时,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只有4.6亿美元,2001年增长到55亿美元。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459.4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近百倍。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支持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2013年,中国在关于发展西部经济方面提出多个方案。此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在访问印度期间则提出了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这些“经济带”和“经济走廊”的提出都是为了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交通、能源、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9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准确解释了中国和中亚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性原则,全面提升了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水平,阐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亚的政治以及经济政策,对于未来我国与中亚国家的战略合作与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大合作战略

20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的快速发展,古丝绸之路往日的繁荣与辉煌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来呈现,中国同亚欧国家的互利合作将会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强调,当前,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为了使中国与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经济带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做起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