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信行业央企总会计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央企的重组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国家战略性及市场化行为。“从股权关系上讲,央企是国有企业,股权归全民所有。因此在授权范围内,政府有权力对这些股权进行重组或处置,只是秉持的原则会有差异,有些更多的是出于战略考虑,有些更多的是市场化考虑。但这是一个在同一个所有者主体下的重组。”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有评论指出,央企强强联合将加剧市场垄断,与先前的市场化改革相比,是历史性倒退,且这种合并带来的可能是做大,不一定是做强。某央企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上一轮重组大潮中的部分案例现在看来值得商榷,在有些拉郎配式的重组后,企业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众说纷纭之际,5月8日,国资委主办的《国资报告》发表万字长文《“央企合并潮”会不会出现》,文章通过“十问央企合并潮”,系统阐述了央企重组的历史沿革、时代背景、路线模式和可能预期。
文章提到,“2015年,一些人炒作的短时间、大规模、毫无实据、强行捏合的央企强强联合潮不会出现。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国家战略、市场规律双轮驱动下,具备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发展有潜力等条件的央企之间的强强联合将会适时出现。”
谁是央企重组操盘手?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共有196家央企,经历了李荣融、王勇、蒋洁敏、张毅四任国资委主任后,已缩减至目前的112家。12年央企重组路,先后经历了自愿重组、国资委主导、“成熟一家重组一家”三个阶段。下一个阶段是什么,或许要等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台后才能明朗。
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学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未来的央企重组,一定要放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量,而国资国企改革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组成。”
公开资料显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6个专项小组成立后,“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随即成立,国资委主任张毅任组长,副主任张喜武任副组长。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国资委改革办”),主要由国资委研究局牵头,国资委改革局、规划局、统计评价局、分配局等司局部门参与,对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6个专项小组中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具体负责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
国资委改革办由张喜武分管,也就是说在现行的决策体制下,上报中央的国资改革方案,张喜武是国资委内的把关者。
张喜武被国资委内部认为是“懂企业的行家”,作为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张喜武目前是国资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且是现任国资委领导层中唯一一位有过央企一把手经历的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