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专题 > 正文

关于长江经济带你要知道的十件事(3)

七、资源与产业优势

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长江流域资源优势明显。首先,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其次,该区域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以及众多旅游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等,开发潜力巨大。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布局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电子、建材等一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企业。钢铁产量全国占比36%,汽车产量全国占比47%,石化工业产量全国占比50%以上。在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工程、自动化技术等领域也集中了相当数量的技术研发机构。此外,长江流域大农业优势也很显著,沿江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八、问题与挑战

长江经济带的内部发展并不均衡,从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依次向西,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落差。长江经济带内部存在着区域内差距较大利益分层等问题。

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同属西部,在全国布局中产业层次较低,对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承接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趋同,容易对相似的区域发展资源进行争夺,加深产业竞争困局。此外,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压力和要求大,需要平衡环保和发展问题。

长江中游的鄂湘皖赣,均属内陆型经济,发展水平相似,若干城市群中的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的问题。

长江下游的苏浙沪高端产业集聚、现代服务业集中、金融控制能力突出,但由于长期受滞于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不足,市场范围狭小,流域经济带动功能无从发挥。从全流域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推进全流域合作、寻求利益结合点将会是一项长期任务。

此外,区域间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协调性,人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不够顺畅。体制机制方面,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新机制也是一大挑战。总之,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需要长江上中下游各省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时打破阻碍协同发展的藩篱,为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新助力。

九、借鉴·长三角合作机制

长三角区域包括苏、浙、沪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性区域,自1980年代开始,经由民间自发推动、企业联合推动、政府推动和市场推动几个阶段,至现在基本实现交通一体化、人才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政策一体化。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推动大量产业向长江中上游转移,与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除了产业转移,长三角多年来积累的协作经验也值得复制推广。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五流”合作,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合作,再走向制度的全面合作。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长三角已有的合作机制,由原来的要素合作逐步转向制度合作。此外,长三角的生态协作机制,也可以为长江中游、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所借鉴。

十、新机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之长江经济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目前,沿线各省市已开始研究布局,抓住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机遇。

报告首次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三个支撑带”,将这三个区域发展规划作为支撑发展、加速改革的抓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长江经济带是用好长三角龙头对沿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中西部省份的辐射作用。原来的发展战略往往是同质化的战略,比如振兴东北三省,长江经济带则是横着的,通过有落差地区的区域规划去优化生产力布局。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潜力就是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发展水平还不高。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