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专题研究 > 正文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筑基层治理体系

——广州市番禺区党团员进社区“三带”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编者的话:

长期以来,社区党建受到历史条件和现实因素局限,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突破困难,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党建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2013年1月起,广州市番禺区启动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实施在职党团员进社区‘三带’工程”(带组织建设、带队伍建设、带平安建设)。实施“三带”工程是番禺区在新时期加强党员管理、促进社区党建、密切党群关系、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番禺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生动实践。

人民论坛与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联合组成人民论坛广东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专题调研组,深入实地调研,探索番禺区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的主要举措、实际成效和经验亮点,挖掘其在宏观层面上的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带”工程实施背景及成效

2013年1月,番禺区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和工作方案,启动区委书记的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实施在职党团员进社区‘三带’工程”。截至目前,番禺全区在职党员14599名、在职团员7500名,其中有近2万名在职党团员回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活动。

番禺区选择“三带”工程作为“书记项目”,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适应城市社区发展新形势、满足推进社区党建的需要。社区作为城市中的细胞之一,是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撑点,社区党建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基础的重大课题。二是加强全区党员管理、延伸党员管理触角的需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三带”活动,延伸了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时空范围,可以有效加强对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管理,使党员时刻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全天候”的模范效应。三是密切党群关系,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需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三带”活动,让在职党员亮身份、面对面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及时将群众的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困难,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和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番禺区将番奥社区作为“三带”工程示范点重点打造,成立了广东省第一家以非公企业为主体的社区党委——番奥社区党委,大胆尝试、创新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打造出“三个三”(推行大党委、楼宇党支部、党员服务社区“三项制度”;强化高素质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的社区党务工作者、庞大的社区党员和群众志愿者“三支队伍”;搭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网络服务、文体休闲“三个平台”)的党建特色品牌;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党建资源,积极在桥南街御院社区党支部、市桥街东片社区党总支和市桥街北片社区党委等社区党组织推进实施“三带”工程,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并逐步向全区各社区推广。

番奥社区作为试点共有283名党员,其中有237名是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在带组织建设方面,成立社区“大党委”,下设社区居委中心党支部、奥园物业党支部、外来务工人员党支部及20个楼宇党支部,构建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自治、社区公共服务站承载、物业服务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及社工、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六位一体”良性服务模式,建立了“志缘、趣缘、业缘、地缘、楼缘”的“五缘”功能型党组织或党小组。在带队伍建设方面,鼓励党员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建立起单位党组织主管、居住地党组织协管的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和向党员派遣服务、党员认领服务的“双向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党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带平安建设方面,通过组织搭台、党员唱戏的方式,打造党员群众综合服务平台、文体活动平台等互动平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幸福番禺活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社区党建   基层   机制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