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河南新安:一个工业强县的转型之路(2)

核心提示: 洛阳市新安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1990年,新安县的财政收入仅为3000万元;2004年,新安县经济综合实力由1995年的全省第76位上升到全省第13位,而2005年又一跃升至全省第8位,成为河南省“十强县”。

以万基为代表的铝行业的困局,也折射出了新安在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去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安承担了压缩氧化铝粉与电解铝产能140万吨与60万吨的任务,新安县委书记王玉峰坦言,由于上游铝行业产能过剩,因此只要企业沾到“铝”便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导致部分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新的节能减排标准也给新安的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王玉峰表示,达到节能减排的新标与结构调整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他也对记者说,新常态就是要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由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转变为创新,而新安要利用好这个机会。

12月14日,万基与江苏峰业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2×300MW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工程特许经营签约仪式,尝试采用BOT模式,即由专业的环保公司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运营,并承担环保达标排放的任务。王玉峰对记者说,国家在今年7月下发了火电厂脱硫、脱酸的新指标,“而这次引进第三方进行治理,改变了过去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是一次创新。”

除了在节能减排领域尝试新的治理模式,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王玉峰表示,在电解铝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新安正在鼓励万基向产业链的下端整合,做产品的深加工。记者在万基铝箔车间看到厚度为0.0055mm的“双零箔”,据铝箔车间负责人介绍,这种厚度为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的铝箔被广泛用于香烟包装,以及各种食品包装之上。目前这种“双零箔”的年产量已经达到2万吨,其中60%至70%销往海外市场,其国内市场正在积极开拓中。

万基努力增加自身产品附加值的背后,是新安工业发展思路的转变,由过去依靠资源逐步向产业链的下游转移,特别是拉长煤电铝这一新安传统的产业链,而这一思路在现实中的载体便是两个产业聚集区。目前新安正在县城西侧布局以铝钛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千亿级别的新安产业聚集区,而在县城东部靠近洛阳市区的地区,新安通过承接洛阳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新材料产业,正在建设500亿级的洛新产业聚集区。

新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学新向记者介绍,两个产业聚集区各自特色鲜明,并且在内部形成关联,可以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以洛新产业聚集区为例,在已经入驻的300多家企业中,相互之间有关联的企业占到总数的90%以上。

“第四产业”旅游业:富民突破口

如果查看三大产业各自占新安生产总值的比重,会发现农业所占比仅为6%,工业则达到了76%,剩下的18%为第三产业。相比于农业对于GDP较少的贡献,新安50万人口中有38万是农业人口。

由于新安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新安的人均耕地面积仅7分地,再加上“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生产一直很薄弱,龙潭沟村的村民齐好国告诉记者,自己种的作物不要说带来收益,有时连自家吃都不够。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为了帮助农民脱贫,新安县政府曾经提出过“工业反哺农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面对如何富民的问题,新安找到的突破口就是发展旅游业。王玉峰将旅游业称作“第四产业”,他表示,旅游业其实很综合,可以将一二三产业都囊括其中,他向记者举例说,目前在新安煤矿的采煤区正在利用被淘汰下来的设备开展工矿游,把地下的采煤现场1:1复制到地面。

旅游业的发展更直接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守着国家5A级景区入口的龙潭沟村,以前因为贫困闭塞,是有名的“光棍村”,当地流传着“山青水绿实在好,只见大哥不见嫂”的戏言,村民李三赖当年正是由于找不到对象才到别的村做了“倒插门”女婿。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新安   河南   工业强县   转型   河南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