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所关注的政策出台时间表上,包括分类改革方案在内,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也有望于明年一季度以“1+N”的形式出台。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近期公开表示,国企改革总体改革方案由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人社部分别牵头:其中,由发改委负责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办法;财政部负责牵头三个文件,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和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及投资公司的方案文件、国有资本预算改革方案的制订;人社部主要负责薪酬改革方案及细则制定;国资委则牵头两个文件,一是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二是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其中,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即俗称的“总文件”。
资产腾挪成地方改革新特点
伴随着产业升级转型,一些地方国资委会把旗下上市公司壳资源和未上市资产放在一起进行拼接,而不仅限于把一个集团内部的资产装入其自身上市平台
虽然顶层设计方案还未出台,但地方版的国企改革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已有超过22个省市发布了国企改革方案。比如,北京方案明确了首都国企改革方向,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广东则提出,到2020年推动形成15家左右营业收入或资产超千亿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上海已确定,国资改革要经过三至五年的时间,除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的之外,将其余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天津方面也表示,到2017年底,重点集团至少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
已操刀多个国资混改及证券化项目的知名投行人士刘晓丹表示:“与2006年至2007年国企整体上市不同的是,这一波国企改革伴随的资产证券化会有比较大的资产腾挪空间,并且伴随着产业升级转型。有魄力的地方国资委,会把旗下上市公司壳资源和未上市资产放在一起拼接,而不仅限于把一个集团内部的资产装入其自身上市平台。但是,这种腾挪会牵扯不同利益主体,压力非常大,要取决于各地方国资的决心,目前来说,广州、江苏、上海等地方国资的力度都非常大。”
此外,刘晓丹还认为:“无论IPO注册制再怎么提速,这波国企资产证券化多半会以存量上市公司的整合为主。注册制的机会是针对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公司,而不是国企。因为那些未上市国企做了资产腾挪后,可能实际控制人变了,主业整合规模也超过100%了,不再满足单独IPO的条件,故这波国企改革会以存量上市公司整合为主。这也是机构普遍看好国企上市平台的原因。”
从上市公司案例来看,近期,广州友谊披露拟定增募资百亿收购越秀金控并对其增资的方案,这是广州国企改革的一个范例。“广州友谊的百货零售业务在电商的冲击下日子已很难过,估值缺乏想象力,所以广州国资委就把境内的金控资产打包腾挪到上市公司里。”刘晓丹称,我们现在还帮广州做别的方案,就是上市公司自身主业眼看不行了,旁边还有一波主业不错的资产就打算腾挪进来。
上海也同样如此,棱光实业10月份发布重组预案,原控股股东国盛集团将所持棱光实业49.44%股权无偿划转给现代集团,自己则退居二线;现代集团旗下华东设计院作价10.8亿元借壳上市,令棱光实业从一只传统的建材股变身工程设计龙头股。而其同门兄弟耀皮玻璃更甚,国盛集团将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建材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上海地产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