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宏观大势 > 正文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

—以贵州江口县德旺乡为例

【摘要】如何使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江口县德旺乡为例,分析了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调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迅速扩大,这不仅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更加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相对于我国中东部而言,当前西部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如何解决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首要问题,更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关理论介绍

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关理论阐述。基于托达罗预期收入模型,高国力认为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劳动力转移的活跃程度,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越适应,劳动力转移越灵活。赵耀辉指出,教育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大,但是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大多数受过正规教育的农村劳动力倾向于选择非农产业来就业,而非转移。同时还发现性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男性比女性容易出现转移,男性的转移概率比女性高出7%。蔡昉认为,制度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户籍制度限制了现有劳动力的转移。当前的改革已经放松了对劳动力转移的控制,但由于中国的改革尚未完成,制度障碍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和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从农业部门看,必然会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现象,针对目前数量较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西部地区经济要想实现稳步发展,关键是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途径,使这部分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

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帮助西部地区农民创收,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关键。西部地区的农民主要以生产农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目前我国农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农民收入增幅缓慢,改变农村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村人口,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

最后,可有效缓解当前西部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生态问题是西部地区的现实问题,随着西部农村人口的增加,有限的耕地难以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只能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向大自然过度攫取资源,最终导致生态坏境恶化,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因此,调整人口结构,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生产部门,减少我国农村人口,已成为解决农村人地矛盾和改善生态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贵州省江口县德旺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德旺土家族苗族乡位于贵州省江口县,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146个村民组、4208户、19634人,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6416人,占全乡人口31%。全乡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人口16825,占全乡总人口的86%,有农村劳动力19369人。全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尚有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5%。

据相关资料,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达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相当艰巨。以贵州江口县德旺乡为例,可以反映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普遍问题:

人口数量大。我国是农业大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为4.9亿左右,需要耕作的人口仅为1.9亿,加之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劳动力大约有1.3亿,也就是说还有至少1.5亿农村劳动力闲置,需要另谋出路。而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46%,耕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8%,同时,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因此会出现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妥善安置,不仅会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和劳动知识、技能水平普遍偏低。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有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程度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80%,仍有15%的劳动人口为文盲或半文盲。近80%的农民没有掌握专业技能,单纯地靠简单的体力劳动为生。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更多地依赖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就业观念狭隘,自身定位不清,多数人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这就决定了劳动者素质偏低这样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农村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不够。在当地发展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之一。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很多人会选择到乡镇企业就业,但是因为目前西部地区乡镇中小企业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技术力量不够,经济效益不高,可以接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非常有限,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数量和规模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当地尚未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在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大部分的初高中年轻劳动力毕业后,直接进入粗放的劳动力市场。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使得这些剩余劳动力很难适应非农产业的要求,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此外,由于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还没有成熟完善,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尚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相关管理不到位,信息相对闭塞,劳动就业信息的发布不够及时、全面,也是制约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之一。

江口县德旺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农村土地制度的制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虽然为人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粮食,满足了农村人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也正是这种稳定的土地承包制度的存在,土地分散于各个家庭之中,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过度分散,难以形成农业产业规模经营,也就更加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制约了农业产业内部空间的扩展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内部吸收。德旺乡现有耕地19200余亩,减去那些较边远、散、小的可耕地外,人均耕地不足0.5亩。这些土地虽然人均占有很少,但它是农村人民生活的物质源泉,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年复一年的耕种于这片土地之上。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把农村劳动力束缚在了土地上,劳动力难以实现有效转移,乡镇人口难以得到增长,乡镇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乡镇企业难以得到发展,严重影响了地方城镇化的发展,并最终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进程。

户籍制度的制约。户籍制度的限制,制约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第一,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的统一性和流动性。一方面,它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其他行业和地区的转移,制约了地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农村劳动者的失业和影响农村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它又阻碍了区域间特别是西部地区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对维护东部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十分不利,导致了非市场性失衡。第二,户籍制度加剧了农村人地矛盾。农村低收入水平和人们较高物质生活需求,使得农村人民加速掠夺日益贫瘠的土地,整个国家的自然生态将进一步恶化,失业的进一步严重也将不可避免。第三,户籍制度的影响,使得西部地区的劳动者在东部地区受到就业歧视,西部务工劳动者得不到与东部本地劳动者同等的工资待遇,这是东部经济发展对西部资源的变相剥削,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第四,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进城劳动者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进城打工的外来人口享受不到与当地居民相当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因此,这些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就业、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很多阻碍。近年来,出现的“民工潮”、“民工荒”就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缺乏科学管理和引导造成的弊端的暴露,致使农村大量劳动力不能实现稳定的转移就业,以致产生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给社会管理带来更多的问题。

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制约因素。据调查,德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工的技能素质问题,德旺乡政府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组织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但总的来说还是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农村劳动者缺乏高等教育和专业的技能教育,基础文化水平总体较低,接受知识能力不强。2013年,德旺乡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占9%,小学文化占27%,初中文化占48%。农村劳动者文化水平低下,为他们的转移就业带来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农村劳动技能培训缺乏专业化和科学化。没有专业的培训老师,培训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内容简单,达不到用人单位的用工要求;缺少定向培训,技能专业化不强,这些都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江口县德旺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及建议

改革农村现行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地方城镇化的发展。德旺乡的人口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人口为主,非农业人口只有极少数,非农业人口仅2809人,只占总人口的14%,大量的人口都被束缚在了农村土地之上。目前,虽然有比较多的农村劳动者放弃了农业生产,转移到了非农行业,但相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大趋势来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的人口来充实乡镇城镇化的发展。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加大土地的市场流动性,完善农村土地资源的转移承包,以便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乡镇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加快乡镇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内80%的就业机会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日本中小企业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迅速,其中,中小企业为第二、第三产业新创就业机会达到90%以上。所以改革土地制度,缓解土地对农村劳动力的束缚,推动乡镇经济的整体繁荣发展,加快地方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第一,完善劳动法规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建立规范的、有序的、统一的劳动力资源市场,提高对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管控。各地政府要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管理的重视程度,整合劳动力资源的各个要素,从多途径、多渠道建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体系。乡镇应成立劳动力转移咨询的劳动保障和便民服务中心,完善政府对劳动力资源的进一步管理,办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手续要简化,争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为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自由选择、自由流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二,建立劳务就业信息机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支持。一是根据对农村劳动力状况进行调查。对现有无业、失业、待业、临时就业的劳动者,根据个人的就业意愿,如就业行业、就业岗位、就业方向、就业地区的不同选择进行分类统计,以便科学管理。二是对本地区的各个行业的工作岗位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分析地区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政府部门积极与外地企业联系,为本地区劳动力转移寻找更多、更好、安全稳定的工作岗位。三是根据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和岗位信息,建立一个劳务和岗位信息“网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剩余劳动力   西部   农村   调查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