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减债券购买计划规模对那些拥有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经济体的货币和债券市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乌克兰、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和南非。讽刺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始于美国,却帮助加强了美元和美国国债在全球金融架构中的主导作用。
上海证券报:欧洲央行正在准备推出量化宽松项目,日本央行也将维持超宽松利率环境,许多人将此视为一个巨大的博弈——它们该如何收尾?您认为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否可以在不影响市场的前提下全身而退?
本·斯泰尔:这取决于各经济体资产负债表的组成。以美联储为例,它将在清算其1.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投资组合这一点上面临巨大挑战。这也是美联储前任主席本·伯南克曾经说美联储将不会出售这些证券作为其紧缩货币政策行动一部分的原因。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评价中国在全球经济监管体系中的角色?现阶段,适合中国的发展速度是什么?您担忧所谓的中国经济硬着陆吗?各方对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吸引海外资金的期许十分强烈,相对自由的资金流动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本·斯泰尔:首先要明确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和美国政府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管改革没有本质分歧。IMF以GDP决定话语权的监管改革实际都会增加中美在基金组织内部的影响力。
中国政府正在适度朝经济市场化方向协调发展,几乎不用担忧中国经济增长会放缓。目前的速度是适中的。
很显然海外对中国的投资机会有大量需求,开放资本账户能够帮助满足这种需求。然而,除非中国逐步允许中国居民到海外投资,否则会面临很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看待近期的人民币贬值,目前人民币价值是否处于合理区间?中国政府致力于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您对此有何看法?在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中,人民币将扮演什么角色?
本·斯泰尔:在经济活动放缓的背景下,近期的人民币贬值受到中国政府为了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愿望驱使。中国拥有大约4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在贬值之前很难说人民币被“高估”。
中国在过去二十年内崛起并成为一股经济力量,这一切发生得很快,因此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远不足以支撑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外汇储备。重大改革是必须的。举个例子,如果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5%,外国官方机构就能控制中国30%的债券市场。相比之下,美国就是36%,尽管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远超63%。记者 王宙洁 实习记者 金嘉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