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集中制是由民主和集中构成的辩证统一体,民主与集中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民主与集中类似“采花粉与酿蜜”的关系,民主好比“采花粉”,集中则似“酿蜜”。
“采花粉”需要“广采”“博采”。鲁迅在《致颜黎民的信》中提到:“读书就如同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发扬民主也是一样,必须广开言路、博采众长,绝不能戴“有色眼镜”,搞选择性、局部性、倾向性的“假民主”。
“酿蜜”是浓缩、提炼、转化的过程。“花粉”不能简单相加,堆积在一起还是“花粉”,必须经过认真梳理、加工、酿造,才能酿成“蜂蜜”。在实际工作中,集中执行不力的主要表现为不会“酿蜜”:有的领导优柔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出现“班长和稀泥、成员闹别扭、班子窝里斗”的现象,班子软弱无力;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在利益和原则面前丧失立场,不敢批评别人,也不愿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盛行,有所选择地执行党的决策,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消极对待。
“采花粉”是“酿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广泛、充分的“采花粉”,就不可能酿出可口香甜的“蜂蜜”;“酿蜜”是“采花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体现,没有精心细致地“酿蜜”,“花粉”终究只是“花粉”,永远不会变成“蜂蜜”。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采好花粉”,也要“酿好蜜”,促使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确保民主集中制正常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坚持真民主,凝聚共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毛泽东早就讲过,“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民主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只有坚持真正的民主、广泛的民主,才能够集中智慧、汇聚人心、凝聚共识,形成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坚持开门纳谏、广开言路,最大限度地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营造民主氛围,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让广大党员群众更多地参与和了解党内事务,对党的工作充分发表意见,对党的政策充分展开讨论,鼓励讲真话、讲实话,敢于喊出不同声音,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激发主动性、创造性和认同感。
做到善集中,形成合力。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没有必要的集中,民主就是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干不成。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地得出集体智慧的“最大公约数”,获取最优化决策。一方面,坚持集体领导,严格遵守党委议事规则。由“五大家”领导共同研究决定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人事安排,确保在党内生活中党员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建立重点事项交办制度,对班子成员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按照分工独立自主、大胆创新地开展工作,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效,最大限度地激发集体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敢于真批评,达到效果。邓小平指出,在党内“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加强团结合作、相互支持信任,也要互相提醒、互相批评、互相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规避错误,力戒左右逢源的“一团和气”,力戒八面玲珑的“好人主义”。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大力开展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真心帮助同志认识并改正错误,党的自身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党员干部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勇敢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要严格遵循党性原则,批评要保持正气、锐气,处于公心,自我批评要触及灵魂。特别是要扎实开好民主生活会,形成既红脸出汗,又加油鼓劲的氛围,及时把发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团结—批评—团结”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