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政府重新定位(2)

进城农民是生产者创新者

中国证券报:近几年城镇化是一个热点,但在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的问题上,看法似乎并不一致。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

刘世锦: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这似乎是一个很初步、很基本的问题,但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在一些大的方向上走偏,甚至出现原则性错误,根源就在于把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简单地说,城市能够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使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乃至创新,都能创造出更高的生产率。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城镇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人均GDP水平通常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城市的规模每扩大一倍,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3.5%到8%。最近一项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经合组织国家,事实上,聚集效应同样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据估计,中国城市的规模每扩大一倍,其生产率将提高10%。这是传统的农业或农村社会向城市经济和社会过渡的基本原因。

农民进城,是要过好日子。人们经常在算账,解决一个农民工进城,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住房等,要花多少钱,支付多少成本。这样考虑问题,思路上有偏差。农民进城,首先要比在农村时创造更多的财富,有更高的生产率,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农民进城并不是索取,首先是创造,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生产者、创新者。这些都涉及到我们对为什么要搞城镇化这个基本问题的理解。

中国证券报:新一届政府以新型城镇化作为施政重点之一,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的“新”?

刘世锦:这个“新”可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高效”、“包容”、“可持续”,这是我们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一项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课题中提出的。这项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城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观点和政策建议。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土地、劳动和资本更有效率的流动而得到更好配置,以支持高效增长;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发展成果被更加广泛地分享,特别是被转移到城镇的以及仍然留在农村的居民所分享,更重要的是参与,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能够比较平等地获得参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机会;而可持续,既要体现在资源和环境上更具持续性,也要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