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环保 > 正文

伦敦:治霾60年仍任重道远(2)

左图:2013年10月22日,哈尔滨;右图:1953年11月17日,伦敦。

左图,2013年1月29日,大连附近,一辆火车从雾霾中逐渐显现。右图,1959年1月29日,伦敦利物浦街车站,乘客在弥漫的雾霾中查看出发时刻表。

祸从煤出

专家后来解释烟雾事件时指出,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

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

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当大量的SO2从烟囱中排出后被氧化,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

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和黑烟,而高浓度的SO2可以诱发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促发死亡,因而在两周之内导致了几千人的过早死。

事实上,在烟雾事件之前,伴随快速的经济发展,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已经渐趋严峻,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案例,最早的记录甚至可以追溯到1813年。此后100多年,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快速崛起,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并最终酿成惨剧。

烟雾事件成为一个楔子,以此为节点,拉开了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序幕。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伦敦   治霾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