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视野 > 文史 > 正文

中国期刊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

对外传播期刊要努力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积极配合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强全球化布局,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明确定位、目标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对外传播期刊的成长时空,进一步增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满足国外读者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努力实现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当前的9000多种期刊中,有这样一个成规模、成建制的期刊群体,从创立伊始,就以多语种语言文字活跃在对外传播的战线上,承担着国家对外宣传的职责,承载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历史使命,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默默奉献。历经60多年的发展,这一期刊群体目前拥有五大系列、11种语言、26个版本的印刷版刊物,其中16种为外宣刊物——这就是中国外文局所属,由《人民画报》《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以及《中国报道》组成的中国外宣期刊方阵。如今,这些外宣期刊以中、英、法、俄、西、阿、德、韩、日以及世界语、藏文等多种文字,向世界出版多语种杂志,年总发行量达到500万册,发行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加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纽带。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成就国家外宣期刊事业的一片蓝天

1950年6月,毛泽东率先为正在筹办中的《人民画报》题写刊名,鼓舞了士气。7月,《人民画报》正式创刊。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报道》;1952年创办《中国建设》;1953年创办《人民中国》;1958年创办《北京周报》,而且每一个期刊都是多语种的。新中国对外宣传的期刊群迅速集结,闪亮登场。

《中国建设》杂志是由周恩来总理于1950年提议,宋庆龄副主席在1952年亲自创办的,在向世界介绍新中国情况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宋庆龄曾亲自给杂志写过30多篇致读者的文章,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向海外读者推介新中国的建设成就。1961年,毛主席在上海看望宋庆龄时,热情地肯定了《中国建设》的办刊方针。毛主席说:“《中国建设》用事实说话,对外宣传就应该这样做。”陈毅元帅给《中国建设》杂志题词:“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建设向世界各国朋友介绍真实情况,这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中国人民熟悉的外国友人,曾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爱泼斯坦先生就曾长期担任《中国建设》杂志的总编辑。在为《中国建设》题词时,周恩来放眼中国外宣事业,希望对外宣传“继续做好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和友谊的工作”。

当年的英文双月刊《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后更名为《今日中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杂志目前已经成长为拥有中、英、法、西、阿、德、土等多语种版本以及藏文《布达拉》杂志的国际化期刊,受到国际政要与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进入新世纪后,杂志社大力改革创新,在墨西哥、秘鲁、埃及等国家开设了分社或办事处,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先进单位。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实习)]
标签: 中国期刊   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