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新经济贸易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研究

中国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并保持经济持续强盛的重要支柱和国家工具。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强保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有利于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人民币流出境外,有利于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于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政策驱动和市场牵引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等职能取得一定进展。展望未来十年,由于经济全球化面临逆转的巨大压力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呈现前所未有之变局,中国启动加入W T O以来的第二轮高水平对外金融开放进程,涉及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评级、第三方支付,以及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持续优化,境内金融市场与境外市场之间互联互通将有更大的进展,内外部利率的联动性和汇率的波动性也将继续增强,内外部环境的剧烈调整将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路径。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缩小,人民币有望成为即欧元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又一重要支撑,成为比欧元更具潜力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下,虽然面临各种挑战,但人民币国际化应保持政策稳定,在“周边—区域—国际”路径目标下稳步推进,正在奏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题曲。

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推动我国对外经济和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不断扩大,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动力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相关各国热烈响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我国周边国家对人民币的使用需求大幅增加,我国逐步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目前,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资产交易计价和储备货币领域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将逐步实现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在国内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支撑;也要在国际上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互利共赢的经济和金融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它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路径,也为拓展人民币职能搭建了良好平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而且为国内经济和金融改革提供了新动力,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载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在拓展地域、强化货币职能两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在拓展地域方面,与中国的贸易结构、金融体制效率和开放度等因素相适应,人民币将逐步实现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在人民币由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带一路”建设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国门提供有利条件。“一带一路”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被国际上更多的经济主体所认可和接受;可以为扩大人民币跨境需求提供实体经济支撑,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

在强化货币职能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将助推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在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的进程中,应充分利用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有利条件,通过区域贸易、双边贸易等推进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在此过程中,“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提供关键平台,有助于扩大亚欧国家特别是广大新兴经济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的需求,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份额继续提高。从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的进程看,在目前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主要局限在香港离岸市场。而“一带一路”建设依托我国贸易优势,扩大中国与周边区域的贸易与投资往来,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直接投资和对外信贷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将催生更多对外金融服务,如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人民币清算系统、成立国际投资银行等,从而进一步促进资本项目开放,从货币职能角度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从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进程看,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菲律宾、尼日利亚等国已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还有更多国家的央行表示愿意持有人民币。“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进一步稳定人民币币值、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完善,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稳步审慎前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扎实基础。

二、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金融结算国际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世界金融体系和发展需要。

新一轮世界金融市场开放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为此,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建立一个基于全面开放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框架,构建新的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路径是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为解决现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制度性缺陷提供来自新兴市场的多样性选择和新的公共产品,为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稳健和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中国方案。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改善全球市场对于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创造条件,逐步确立人民币作为避险货币的新功能。

其次,在保证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建立人民币国际化框架下国内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提升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全球各类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的长远需求。逐步推动形成人民币汇率与国内资本市场主要价格指数的互动新形态,避免出现“股汇双杀”的不利局面。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人民币金融结算也成为新的主要因素,如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为世界金融有关组织关注焦点。

根据美联储最新编制的报告显示,美国金融体系的债务现已达到72万亿美元。而这背后正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元充当着全球储备货币的角色,并通过美债投资品的形式成为各国央行的核心储备资产。随着美国银行体系更频繁地使用美元去限制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的结算交易,其它国家将会更努力地远离美元,比如,伊朗央行更是早在2018年11月就提前开始布局,并正式把人民币列为三大主要换汇货币,替代了原来美元的位置。所以,重新建立国际清算系统就是去美元化的途径之一,而中国除了推出人民币原油期货正在削弱石油美元的市占率外,人民币更是升级推出了一张跨境支付王牌。

同时在中国金融市场加快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政策驱动与市场导向的有机结合,打造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型生态系统。从技术上看,提升人民币在全球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占比不是一件“一蹴而就”、“指日可待”的事情,需要从跨境贸易投资到鼓励第三方的使用等不同视角进行探索,实现贸易、投资与金融交易三驾马车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形成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效氛围。

最后,随着国内相关主体进行全球性资产配置的需求日渐上升,并将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私人领域持有对外金融资产相当于GDP的比率仅为27%,大大低于美国的129%和日本的147%,资本流出入的规模和结构将经历持续的调整和优化过程。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更加多元,需要底线思维,从控制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对于重大的举措,进行沙盘推演,详细论证相关政策措施及其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

总之,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金融结算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需要在维护和保持全球金融稳定方面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推进过程中,应注重国内外政策协调,兼顾国内外相关主体的切身利益,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三、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巨大变化,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重视的事实,足以说明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普遍抱有信心

2018年10月30日,中国境外第一家人民币对当地货币交易的自律性金融组织——菲律宾人民币交易商协会正式签约成立,标志着人民币和菲律宾比索将可实现直接兑换。这是近日中日两国央行重启并签署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后,人民币国际化在周边国家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无疑将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不断注入正能量。

有目共睹,越来越多国家对人民币投下信任票。不仅法国央行表示已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比利时和斯洛伐克央行也透露持有人民币资产,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央行都表示有意加入投资人民币的行列。美国石英财经杂志认为,欧洲央行增加人民币外汇储备“再次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日益突出的影响力”。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坚定,不断向贸易、投融资、储备货币方向迈进。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起步,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扩大到直接投资乃至几乎所有经常项目,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截至今年6月,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升至1.84%,达到1933.8亿美元。法国《费加罗报》报道指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地位上升,为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但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阶段发展的大势不变。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是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基础和支柱,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巨大变化,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重视的事实,足以说明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普遍抱有信心。

四、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造世界人类共同体,中国将带领发展中等国家实现共同进步发展 ,中国将真正步入世界经济主导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中国首席代表席睿德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40年前的改革开放至关重要。下一步,中国应该有信心加倍对外开放,“当你开放时,你会面临竞争,但这就像参加体育运动一样,竞争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壮”。当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帮助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增长。如今,中国经济的有些领域仍然还未完全开放,如果这些领域也得到开放,让他们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入世后的爆发性增长可以再现。“这样做符合中国的利益,对世界而言也是有利的,因而可以创造一个真正的双赢局面”。前的种种现象表明,国际贸易体系正受到很大的威胁,席睿德对此重申:“IMF是一个多边组织,相信的是多边主义。IMF认为,采取单边行动不可能有效。”他说,中国迄今一直都在尝试通过合作来化解贸易紧张局势,这是可取的。IMF也敦促各国依靠WTO等多边机制来协商解决贸易摩擦。

通过IMF的上一次增资,中国在IMF的投票权排名从第六位上升到了第三位,份额增至6.39%,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对于这一次配额评估和重新分配,席睿德表示,IMF的总体原则是,配额评估和分配要反映经济体的实际情况。IMF因此预计,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在IMF中的份额和话语权将进一步扩大。

20世纪60至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货币不再锚定贵金属。1978年倡导多样化汇率制度﹑创造“特别提款权”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美元凭借强大综合实力支持下的国家信用,维持强势地位。在该体系下,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美元周期常常与区域性金融危机相伴而行。经济体量与美国相当的欧洲经济区可以通过创立的欧元减轻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冲击,而新兴经济体一般选择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这常使得其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且影响其货币政策独立性。

“新特里芬”两难使得美元难以独自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及这些国家对流动性强﹑低风险资产的偏好将增加其对国际流动性的需求,这将对美国利率施加下行压力并恶化美国财政赤字。在某个阶段,国际投资者要么对美国偿债能力失去信心要么担心美国进行大规模货币化,引起美元崩盘。国际货币多元化将为国际市场提供多样化流动性来源,缓解美元垄断引发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稳定。而这一多元货币体系将是欧元﹑人民币在与美元抗衡﹑竞争下所形成的稳定状态,IMF研究报告认为,鉴于人民币在金砖国家﹑亚洲周边国家的区域影响力,国际货币体系将从美元﹑欧元的“两极”架构进入美元﹑欧元﹑人民币“三元体系”。随着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体量和全球影响力上差距缩小,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更可能是美元和人民币的“二元架构”。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对外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多国贸易深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币这一势头的发展,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增强SDR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新国际贸易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全球人类发展的催化剂、人民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金融多元化发展的主题,更是中国走向世界金融强国的必然之路。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电建集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经济贸易   人民币   国际化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