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 > 正文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从“想作为”走向“善作为”

幻灯片-理想中国·青年学习班

当前,年轻干部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与良好的知识储备,但有的年轻干部在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在认识上容易“唯书不唯实”,易造成将“以为”代替“实情”、以“推测”取代“调研”的现象。

可见,“知行合一”至关重要。 “作为”是行动上的担当和开拓,它通向的是实事求是、攻坚克难和人民满意。年轻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政策落实最前沿,多点作为,少点以为,既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年轻干部要主动放下“键盘”、走出“微信”,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车间码头,深入产业园区查找项目落地的难点,蹲在田埂地头倾听农民增收的堵点,真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眼睛发现问题。把“决策桌”设在群众家中,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他们讲心里话、实在话,在面对面交流中捕捉“活情况”、识别真问题,将“我以为”转变为“群众说”“实际看”,工作落实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

年轻干部要努力补齐“本领赤字”,围绕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应急处突等现实课题,主动学习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强化专业训练,注重在信访接待、项目建设、矛盾调解等一线实践中“试错闯关”,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中砥砺心性、增长才干。通过轮岗交流、导师帮带、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真正做到手上有招、心里有底,从“想作为”走向“能作为”“善作为”。

树立正确导向,强化组织保障是关键。组织部门要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建立以群众口碑、发展贡献、实干实绩为导向的多维评价体系,让实干者得实惠、空谈者没市场。注重在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实绩突出的优先使用,推动“一线表现”与“晋升使用”直接挂钩。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明确失误与违纪、为公与谋私的界限,为敢于探索、先行先试的年轻干部卸下包袱、撑腰鼓劲,全面激发“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杨阳)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