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以“时时上心”换群众“事事放心”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这份责任感不是一时一刻的牵挂,而是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使命与担当,是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头的初心映照。唯有干部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正转化为“时时上心”的扎实行动,群众才能收获“事事放心”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思想是指引行动的灯塔,只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能把稳为民服务的“方向盘”。干部的“用心”程度,直接决定了群众的“放心”指数。基层干部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通过“系统学+实践悟”“集中训+一线讲”等多种方式,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主动融入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声音,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话家常”,从“柴米油盐”中体味民生滋味,在“只言片语”中读懂群众心声。

“用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上。群众的口碑,源于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办实事不能“撒胡椒面”式地平均用力,更不能“闭门造车”式地主观臆断,关键要精准对接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力量聚焦到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关切的问题上。干部要把“办公桌”搬到问题现场,在项目一线问需、在矛盾前沿解难,通过“蹲点调研”摸透实情,依托“闭环督办”务求实效,让每一项工作都看得见成果、经得起检验。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群众的需求在变化,干部的服务也要不断升级。基层干部要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善用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实现民生关切的“一键响应”与高效处置。同时,注重汇聚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建强“红色代办团”“暖心服务队”,将帮办代办、费用代缴等便民服务做实做透,让“民情日记”不仅记录问题,更成为纾困解忧的“幸福引擎”。

民生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办实事必须力戒“一阵风”、杜绝“图热闹”,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方能赢得群众真心认可。要形成问题“发现—交办—解决—反馈”的完整闭环机制,通过周汇总、月研判、季调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推动干部真正俯下身、沉下心,在一线感知民情、化解民忧。同时,将领导干部领办民生实事的成效纳入考核“成绩单”,对推进有力的给予激励,对落实缓慢的及时督导,让民生工作落到实处、暖到心里。(王菲)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