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10月12日晚在河海大学举行。这堂别具一格的“大思政课”,为广大青年开启了一场思想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之旅,启迪青年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谱写青春华章。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起点,被誉为“江淮明珠”,也成为观察青春如何融入国家脉动的一扇窗口。在这里,一代代水利人将青春汗水倾注于江河之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水脉亦是青春脉:三代人的精神接力。水润万物而不争,却蕴含着穿石之力。水的精神被一代代青年写进家国传承。上世纪60年代,沈日迈为响应“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的号召,投身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他带着攻关小组一头扎进上海厂家,边设计、边实验、边生产。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沈日迈甚至自学机电知识,与厂方技术人员一起攻坚克难。经过长达两年多的实验、改进,终于研制出直径1.6米的叶片,创下了中国纪录。沈日迈团队的努力为江都水利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了初代水利人的智慧与奉献。更动人的是,这份守护并未止步——从沈日迈算起,沈家共有三代人,勇敢地接过这个“接力棒”,继续奋战在水利系统。他们用青春接力证明,真正的“逐浪者”,不仅是顺应时代,更是将个人理想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以持续奋斗诠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
关键时刻显担当:青春在急流中淬炼。水之灵动,不仅在于顺势而为,更在于攻坚克难的韧性。2016年春,邳州站正在执行年度调水出省开机运行任务,突然远处传来“嘣嘣嘣”声,原来是下游河道水草暴增致设备故障,若不及时修好清污机,将导致整条运西输水线上的泵站全部停运。刚下夜班的“90后”技术员徐士坤闻讯迅速赶往现场抢修,二话没说立刻下水,冰凉刺骨的河水淹到了腰部,徒手清理缠草,成功排除险情。他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作为;不是空谈理想,而是危难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这危急时刻的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水利青年把理想融进国家事业的信念与担当。正是一批批水利人前赴后继的初心坚守与担当奉献,才铸就这清水北去的奇迹。
以智慧驭水而行:青春为水利注入新动能。今日之青年,要做时代的“逐浪者”,更要做智慧的“驭水者”。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扬州大学青年水利团队历时数年,跨越20余省份,实地调研千余座泵站,以“用脚步丈量国情”的科研态度,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大流量泵站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他们用实践证明,当代青年不仅要有担当的勇气,更要有创新的智慧,通过科技赋能,为这条北上的生命线装上更强大、更聪明的“科技心脏”。
从沈日迈的铅笔尺子到年轻团队的数字建模,从徐士坤的冰河抢险到新一代的科技攻坚,水利人“兴水利民、治水报国”的初心如同北上的清水,始终奔流不息。新征程上,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国家水网、数字孪生流域等蓝图徐徐展开,呼唤更多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与时代浪潮的同频共振中,真正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谱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新篇章!(韦子平 束炫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