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方为美玉,千锤百炼才成利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保稳定、促发展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让广大干部在实践中磨炼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意志,增强团结服务群众、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组织部门承担着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职责,必须在实战中锻造年轻干部,推动他们在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等重大斗争前沿锤炼党性、砥砺能力,真正把“好苗子”培育成能扛事、能攻坚的“壮苗”。
年轻干部普遍学历高、闯劲足、思路活,是推进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然而,不少人面对复杂局面容易“怯场”,遭遇矛盾冲突时常显“手生”。实践锻炼的“大课堂”正是让他们直面严峻斗争、复杂局势“考场”,每一次风险挑战的应对,每一项复杂问题的处理,都是对理想信念的深刻洗礼,对政治立场的重大考验。要坚持把年轻干部培养重心放到基层一线,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唱主角”。练就年轻干部忠诚可靠、政治过硬的“金刚不坏之身”,确保在重大斗争考验中始终方向不偏、行稳致远。
本领从来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些年轻干部与群众对话“说不拢”,面对复杂局面“稳不住”,处理实际问题“解不了”,病根就在于实践功底浅、群众基础薄。要引导年轻干部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化解纠纷、动员群众、推动振兴等具体实践中,触摸真实的民情民意,学会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破解“急难愁盼”中培养真感情、真信任、真本事,练就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铁脚板”和“宽肩膀”。
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绝非一帆风顺,少不了遇到一些“拦路虎”和“硬骨头”,这正是锻炼年轻干部“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意志品质的最佳熔炉。面对发展瓶颈、改革难题、稳定压力,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是绕道而行还是敢于碰硬?实践,是检验担当的试金石。要激励年轻干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唯有在破解难题、攻坚克难中,才能磨出胆识、练出真功,铸就“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铁肩膀”,真正具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锻炼培养“好苗子”,也需有“包容”之智。对年轻干部的不足,不能拿着“放大镜”去看,而要看主流、看潜力,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特别是对那些有锐气、有闯劲的干部,决不能因一次失误就“一棍打死”,而要给予“容错纠错”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度与信任,放下包袱、放手拼搏。要坚持从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发现和选拔干部,让那些经过磨炼、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树立起“到一线去、从一线选”的鲜明导向,激励更多年轻干部向下扎根、向上成长。(李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