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万里,忠魂归乡。9月12日,祖国以最高礼遇迎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回首过往,无数抗美援朝英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毅然奔赴战火前线,践行誓言、铸就丰碑、守护家园。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致敬英雄最好的方式是接续奋斗、砥砺奋进。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英雄为“精神坐标”,传承伟大信仰,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实干,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承必胜之志,以历史自信激活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和战争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范例。“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不仅是杨根思的铿锵宣言,更是无数抗美援朝英雄的内心写照。今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我们有无比强大的底气,去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更大的辉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昂首挺胸、坚定不移地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必胜信念,锤炼意志,迎难而上,自信乐观,遇事不避难、不退缩,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再建新功。
铸忠诚之魂,以初心使命锚定前行方向。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毅然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战前潜伏时,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攻击任务的完成,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直至壮烈牺牲……先烈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脱贫攻坚战中黄文秀扎根泥土务实为民,戍边战场上陈祥榕用身躯筑牢铜墙铁壁,红色基因在跨越时空的追思与告慰中薪火相传、赓续不辍,无数中华儿女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生逢伟大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转化为服务为民的生动实践,心系人民、造福人民、敬畏人民,以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追求,把群众的“小事”干好、把发展的“大事”干成,以实绩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炼斗争之骨,以攻坚克难担当时代重任。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历史证明,在侵略者面前,怯战、避战永远不可能赢得和平,唯有敢战、能战方能止战。面对强敌的绝对制空权和先进装备,志愿军能守住家园、打赢战争,靠的就是敢于斗争的精神和善于斗争的本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矛盾困难尖锐复杂,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以英烈为榜样,激扬斗争精神、淬炼斗争本领,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应自觉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斗争智慧、把握斗争原则。坚定舍我其谁、坚韧不拔的决心,锻造抓铁有痕、誓不罢休的作风,主动到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深扎根、破难题,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敢接招、善解难,不断练就铁肩膀、真功夫,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冲锋在前、奋斗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