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社会纵横】让“老城区”焕发“新生机”

当前,老城区的更新正在摒弃大拆大建的模式,转向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更新路径。通过创新治理机制、注重文脉传承、优化空间布局等路径,让老城区焕发新生机。在城市更新浪潮中,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既要注重硬件改造,也要重视软环境建设;既要追求商业成功,也要保障文化传承和社区福祉。如此,才能让老城区焕发新生机的同时,更成为彰显城市特色、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空间。

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传统老城区往往面临权责分散、多头管理的困境,上海愚园路、成都芳草街等成功案例表明,“策划-设计-运营”一体化正成为破局的关键。昔日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格局逐渐形成,零散的管理资源得以整合,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高效运作体系。属地街道以资金扶持、租金优惠等政策提供前期扶持,待街区生态形成良性循环后适时退出,既尊重了街区的历史肌理,又赋予其当代的生活气息,逐步实现街区的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

注重文脉传承,塑造特色文化标识。老城区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走在前列的街区已经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探索——街区改造不再满足于单一地保留古建筑外观,而是深挖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有效地避免了街区打造同质化。通过创意设计、业态融合等方式,老字号与新业态相得益彰,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交相辉映,这种活化传承让文化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消费场景,人们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验当下的创新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商业生态。

优化空间营造,提升街区体验品质。街区的魅力最终要通过空间体验来呈现,当下,街区的空间营造正在经历从重硬件改造转向重体验的转变,更加关注人在空间中的感受与互动。通过打开封闭空间、增设绿色景观、优化动线设计,曾经拥挤杂乱的街巷变得通透有序、富有情趣。细节之处的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富有层次的灯光布局……让一家家店铺“盆景”成为街区“风景”。动线的合理规划将消费节点、文化景点、公共空间有机串联,形成连续而递进的体验序列。让每一次街区漫步都能发现新的美好。

(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周依甸)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