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安徽省社会组织总会联合17家省级中医药行业相关社会组织共同举办的“2025安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合肥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智汇AI·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内知名企业负责人及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6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药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开幕式上,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先发指出,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创新思维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深度融合,用系统观念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这三方面要求,既紧扣本次论坛“智汇AI·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也为后续环节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思路引领。论坛依次开展三项重要环节:首先是17家省级中医药社会组织联合授牌,标志着“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生态正式成型;其次是安徽数字中医药联盟成立仪式,该联盟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全省三级中医医院组建,将聚焦中医药数据共享、AI技术研发协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核心职能,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最后是论坛专家成员聘书颁发仪式与安徽省数字中医药联盟签约仪式,现场签约环节将开幕式推向高潮,充分展现出安徽推动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
主题报告环节前沿观点密集,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学术盛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良院士率先发言,以《智能化时代中医药研究的新范式》为题作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人工智能如何重构中医药科研方法体系,推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提升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创新能力与临床价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相关处室负责人围绕《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初探》的报告,深入解读国家《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内涵,明确未来在标准建设、平台支撑、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的重点方向与支持举措;福建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李灿东深入解析《智能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全面介绍该系统的技术架构、辨证逻辑与大规模临床验证成果,展示其在个体化健康管理、慢性病干预和治未病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红主任现场发布“广医岐智”大模型临床应用成果,展示该模型在中医辅助诊疗、知识推理、病案生成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自主可控的中医AI大模型正式进入临床实战阶段;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曾晓飞主任分享《浙江中医药数字化应用》实践经验,重点介绍智慧中医医院建设、中药全产业链数字化监管、医保支付与数字化协同等创新模式,为区域中医药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本;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张金国结合本省政策支持举措,作《安徽省中医药人工智能发展与展望》专题报告,系统梳理安徽在AI辅助诊疗、数字中医医院、智能制剂研发等方面的试点成果,系统展望安徽省中医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未来路径。各位专家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论坛“AI+中医药”融合主题提供了权威解读与思路支撑。
本次论坛创新采用合肥、亳州两地联动模式,为期2天,除主论坛外,还设置四个专题分论坛,分别聚焦“人工智能在中医临床科研的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科普教育文化传播”“汇智聚力‘皖’美健康—安徽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中药产业升级”四大领域。为AI技术落地中医临床提供了“安徽样本”。
安徽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省药监局、省生命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省科协、合肥市政府、亳州市政府、黄山市政府、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社会组织总会、包河区政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论坛。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安徽在中医药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为全国“数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安徽实践”。论坛紧扣“AI与中医药融合”核心主题,不仅搭建起“政产学研用金”深度交汇的合作平台,更在AI中医诊疗技术推广、中医药数字化标准建设、跨区域产业协作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下一步,论坛将持续秉承“传承、创新、发展、共享”理念,以“整合优质资源,传播中医药文化,融合创新生态,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为宗旨,通过“总会牵头、多会联动”模式,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资源整合、专业服务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内高端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与行业影响力突出的品牌发布平台,为安徽中医药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安徽力量。(焦怀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