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河南知名博主李福贵发布视频称,带村里46名老人走出大山,去郑州旅游。这一暖心举动,不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更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深刻启示。
李福贵的出现并非偶然。在广袤的中国乡村,正涌现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年轻人。河南鹤壁市石林镇三家村的“95后”村支书张桂芳带着全村100位老人游红旗渠;重庆开州区竹溪镇青吉村的“名模坤”程中坤带着村里的老人拍视频、卖橘子。这些年轻人了解农村、热爱乡土,借助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我们不仅需要发展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更需要关注农村群众的精神世界。在此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主动作为,深入基层、真正走进村民生活,了解农村群众的所思所盼,将解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李福贵这样的暖心案例作为生动教材,以百姓心为心,用真情实意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不能仅靠个体善举,更需要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养老新格局。政府部门应当主动作为,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农村老人外出参观;文旅部门可以设立“农村老人免费开放日”,打出有温度的乡土牌;交通部门可以协调运输企业开辟“夕阳红”专线,为农村老人提供优惠出行服务等。这些措施需要各级党员干部靠前指挥、扎实推进,才能让好政策真正惠及于民。
要鼓励更多年轻人像李福贵那样返乡创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要着力打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为返乡青年提供平台、政策支持和技能培训,让他们“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乡村、建设乡村。要通过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形式,组织年轻党员与留守老人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用心用情绘就乡村振兴温暖底色。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在前、作表率。各级党组织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党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企业可以通过捐赠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等方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广大农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来,发挥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只有这样,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