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锐评 | 抗战历史不容戏说歪曲

幻灯片——人民论坛锐评

“手撕敌人”如同探囊取物,飞檐走壁满身“奇功神技”,以一敌百尽显“无畏英勇”……当看到这些神幻缥缈的雷人剧情,人们难免会对这些夸张而悬浮的不实设定充满质疑。历史是严肃的,也是神圣的。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记述历史,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应有的担当。

今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关于抗战题材微短剧的管理提示》(以下简称《提示》)。在肯定微短剧这一新大众文艺样态成为大众表达家国情怀重要载体的同时,也鲜明指出部分抗战竖屏微短剧存在人设极强、剧情过度追求戏剧张力等问题。此类作品,不仅稀释本应承载的深沉情感和教育意义,更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提示》要求微短剧行业市场主体落实播出、制作、宣发的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把关,杜绝抗战题材微短剧悬浮设定、幼稚剧情、伪主题创作等不正之风。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殊时间节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再次就抗战题材作品发出明确要求和规范,既是对内容创作失范现象的纠偏,也是对历史真实性和严肃性的捍卫。

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代价,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历史性贡献,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尊重历史才能获得真相,才能照见信仰的力量、传播真实的温度。抗战历史不容戏说歪曲,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不可胡编滥造。唯有感知真实的历史,才能重温艰辛的来路,持续涵养和激发全体人民最朴素的爱国情感。

历史既是一种记忆,也是一面镜子。抗战“神剧”何以频频出现?荒诞的剧情、失真的逻辑、悬浮的设定何以被一次次编构?究其本质,是盲目追求“吸睛”效果,试图通过荒诞剧情收割流量。这种以“娱乐”为幌子、以“点击”为驱动的不良倾向,亟须引起警惕和重视。倘若任由这类“神剧”在微短剧领域野蛮生长、恣意蔓延,不仅亵渎历史真相,更会误导公众认知,抗战剧应有的警示和教育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让历史始终真实可感。捍卫真相才能让历史真正发挥作用,扎根历史土壤,才能拍出精品。打造抗战题材作品,重在发挥其正向的传播价值,维护的是历史记忆,展现的是社会良知。而杜绝抗战“神剧”,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需多方协同联动、一体发力。广大内容创作者要端正创作初心、扛起专业责任,持续涵养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和艺术积淀,不能违背常识地“加料”,也不能不顾史实去“歪曲”。切实强化内容的真实性和逻辑的严密性,真正创作出深植历史肌理、传播正向价值的优质作品。各级广电管理部门和行业市场主体要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好内容审核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内容预警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对违规作品零容忍,以严谨态度强监管,于源头上正本清源。广大观众应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抗战“神剧”,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实际行动为抗战题材力作叫好点赞。

尊崇英雄、缅怀英烈、捍卫历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微短剧靠猎奇博眼球的内容注定走不长远,只有尊重历史,避免陷入内容低俗化、功利化的创作误区,才能更好在光影之间照见信仰的力量,赢得观众的认可。

[责任编辑:王卓怡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