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要求,找准着力点,实现高校文化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
以新的文化使命为引领,实现从校园文化建设到高校文化建设的理念转变。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高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要破除将高校文化建设弱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传统观念。从范围来看,高校校园文化侧重于物理空间和生活场景中的文化氛围;高校文化还包含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核、社会影响、国际声誉等,彰显一所大学的内在气质和精神力量。从内涵来看,高校校园文化侧重具体活动,具有动态性和参与性;高校文化更强调理念层面,如办学理念、学术追求、道德规范,具有稳定性和历史积淀性。从对象来看,校园文化更加注重学生群体的文化浸润和行为塑造;高校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等涵盖教职工、师生等多层面、各群体的文化建设。总体来看,高校文化是内核,校园文化是表现。必须从新的文化使命出发,把高校在文化强国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贯通起来,将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高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效发挥高校在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突出作用。
以增强文化“四力”为目标,实现高校文化建设目标体系的重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目标,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指南。高校文化建设要以增强文化“四力”为目标,重构文化建设目标体系。其一,增强高校文化的思想引领力,建强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与教育强国建设中“思政引领力”目标协同推进,彰显真理引领的强大力量;又要发挥高校学术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其二,增强高校文化的精神凝聚力,本质上是通过共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整合,实现高校师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制度认同,从而实现凝聚功能。高校文化建设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校情研究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渗透等方式不断培育独特的高校精神,引导师生增强文化自信,为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校力量。其三,增强高校文化的价值感召力,来源于以高校文化感染人鼓舞人,通过文化浸润引导高校成员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而转化为实践。这就要求高校更加重视师德师风、榜样引领,打造实践育人体系;更加重视文化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的创新,既要通过课程思政、文化典礼、文化平台建设、文化实践课程等方式发挥高校文化的宣传示范感召作用,也要适应社会心理和信息传播方式变化,打造社群空间,丰富文化品牌活动,更加重视数字化手段和新的传播媒介,创新话语体系和策划能力,在听得懂易接受上下功夫,增强思想感染力、精神震撼力,价值感召力。其四,增强高校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一方面来源于高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在全球相关领域所产生的专业影响力,其最终会映射为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来源于高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人文交流中所展现出的文化特征,也会成为文化影响力。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与人文交流,用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理论和中国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以创新创造为重点,实现高校科技优势与文化优势有效融合。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途径。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更需要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发挥高校科技优势与文化优势,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一方面,要以高校文化引领高校科技创新。文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人文氛围和价值指引,崇尚真理、鼓励创新、包容进取、服务人民等高校文化能够有效地为高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提供文化基因。另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弘扬高校文化。高校具有显著的科技优势,要用高校的科技优势赋能高校文化的挖掘、传播、转化和发展,创新高校文化产品,提升高校文化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使高校文化更贴合教职员工和社会大众的需求。近年来,各高校的“文化艺术节”活动逐步转型成“科技文化节”活动,在校园中用交互式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打造高校文化场景,在课堂中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建设文化课程等,都对科技创新赋能高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实现高校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协同。高校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人的发展,这也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致的。要将高校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协同,不断提高师生文化修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以底蕴深厚的高校文化理念引领人。高校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校史校情、学科特点、区域特色等因素,围绕立德树人需求打造具有学校整体特点,院系各有特色的高校文化体系,并将其通过多种渠道融入到教学科研、校园建设、学生活动、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其次,要以丰富新颖的高校文化产品滋养人。高校文化产品供给应跳出文化节活动、校园文创产品、视觉标识设计等传统场景,充分与现代技术、最新科技相结合,打造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等多场景全覆盖的多样态文化产品,如打造围绕专业知识的科技文化节,在教学组织中注重尊师重道、崇敬知识的传统文化等。第三,要以完备全面的高校文化建设体制培育人。高校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人,服务于师生;同时高校文化的创造核心也在于人,在于师生。在文化建设中,高校要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建设体制,将文化建设与各部门、各单位的相关业务紧密结合,融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同时也要积极动员和激励全体师生参与高校文化建设,让师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
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高校文化建设应摆在高校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新的文化使命为引领,准确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以增强文化“四力”为目标,完善高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构建;以创新创造为重点,实现高校科技优势与文化优势有效融合;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实现高校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协同,汇聚推动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强大合力。(兰京,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