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锐评 | “屏幕盆景”咋成“实干风景”

锐评插图(06.10)

8月15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将内部工作PPT外包第三方制作,一地被通报!》一文。据该文报道,日前,上海市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上海市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宝山区委组织部强制要求基层单位制作视频;闵行区虹桥镇将内部工作PPT外包第三方制作;市绿化市容局考评工作成效过于注重汇报展示形式。

以上问题暴露出,有的部门不顾基层实际需求,以完成任务指标为导向,要求下级单位制作视频,增加基层负担;有的地方将用于内部活动的PPT制作项目外包给第三方机构,且使用率不高,铺张浪费,“过紧日子”的要求执行不到位;有的部门在设定考核内容时,导向出现偏差,将PPT汇报形式的好坏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之一,助长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 

数字化时代,PPT制作与视频拍摄,在工作、学习、汇报等诸多场景中广泛应用,本应是提升效率、增强表达效果的有力工具,然而现实中逐渐滋生出形式主义倾向。这些精心雕琢的“屏幕盆景”,不仅花费党员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经得起推敲和考验,更无法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实干风景”。

“屏幕盆景”的本质,是形式主义在数字时代的衍变。它披着科技的外衣,行着虚浮的老路,将工作重心从“解决问题”转向“过度包装”。制作PPT时,绞尽脑汁琢磨着复杂动画、精致模板,数据单薄却强求华丽曲线、多维图表;视频拍摄不惜耗费巨资聘请专业团队,甚至把群众当“群演”,把工作场所当“秀场”……这种对于形式的过度追求,徒增工作负担,却无实质增益,如“买椟还珠”般,以虚饰外盒掩埋真正价值内核。

如何破“盆景”之虚,立“风景”之实?需要我们深入系统展开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路径,从根源上防范纠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让治理回归“关注实际”的朴素姿态,从虚拟的屏幕走向改善民生的切实行动。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关键。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而非追求浮于表面的光鲜亮丽。无论是汇报工作还是展示成果,都要以实际成效为重,而不是以 PPT 和视频的精美程度为“美”。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摒弃形式主义,才能带动党员干部从严从实、改革创新,从而形成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工作氛围。

优化工作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重点放在工作实际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等重点指标上,减少对汇报形式的过度关注。注重实地调研、走访群众,了解工作的真实推进情况,避免考核被形式主义的PPT和视频所误导。鼓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作为晋升、评优的主要依据,引导其将精力回归到工作本身。

正确看待技术工具的作用。PPT和视频是提升沟通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使用时,应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根据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形式,让技术真正为内容服务。可结合实际,制定明确、细致的规定,规范PPT和视频在工作汇报、成果展示等场景中的使用范围。例如,明确规定一般性工作汇报,采用口头或简单文字形式,只有重大项目、复杂工作等确需借助PPT或视频辅助说明时才可使用,且对PPT的页数、视频的时长和制作成本等作出上限要求,从源头上遏制形式主义的滋生。

党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24年以来,浙江大力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面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督促整改,坚决杜绝过度使用公务短视频、“花式汇报”等问题,让基层干部的目光更多从屏幕转向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把更多“指尖功夫”切实转变为“脚底功夫”。

衡量党员干部工作的标准,从来不是数据多漂亮、画面多精美,而是群众的满意度有多高。唯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点、以群众满意为尺子,切实纠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将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实现从“指尖忙碌”到“脚下沾泥”、从热衷“屏幕盆景”到“实干风景”的彻底转向,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群众心坎上。

[责任编辑:王卓怡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