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村治理 > 正文

成都龙泉驿区:以小区治理“六字诀”,解决超大小区治理难题

龙泉驿区龙泉街道锦上城小区建于2009年,3700余户、常住人口约1.2万,因产权证缺失、消防瘫痪、非机动车停放混乱等遗留问题,信访投诉突出,被纳入全区重点整治名单。今年以来,龙泉驿区以党建引领、问题为导向,运用“聚、破、疏、解、享、晒”六字诀,推动三大顽疾突破性解决,实现满意度上升、纠纷下降。

1502

议事协商推动锦上城非机动车点位优化方案落地。

压实责任强保障,组织引领聚“攻坚合力”。压实责任强保障,组织引领聚“攻坚合力”。龙泉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小区治理,区委书记亲自部署专项行动,将该超大型小区纳入全区统筹整治,成立“区机制办—区级部门—街镇”三级联动工作专班,由区长牵头建立月度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工作专班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1次,制定《锦上城小区突出问题攻坚专项方案》。街道党工委下沉3名干部驻点督导,协调司法所及专业律师成立政策顾问团,围绕三大突出问题建立台账,实行定期调度、联席会议和部门协同机制,汇聚攻坚合力,夯实保障。社区成立“锦上城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小组”,构建“社区党委统筹协调—小区党支部分片包干—党员骨干包户联人”三级责任体系,将小区划分为56个党员责任区,确保攻坚力量直达楼栋、责任落实到人。

党员带头强示范,先锋扛旗破“核心难题”。面对人防消防设施改造资金短缺的“卡脖子”难题,党员骨干率先行动,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讲,引导140户居民理性有序租用人防车位,筹措资金250万元。“双报到”党员和行业骨干积极运用专业优势和部门资源,推动召开6次专题联席协调会议,深入研究政策堵点,形成4份专项分析报告,充分论证小区特殊困境,推动锦上城三期项目纳入区级“历史遗留问题办证”清单,办证困局实现突破。

问题导向强联动,协同推进疏“堵点难点”。针对消防工程验收难题,联动主管部门和物业,创新盘活一期、二期住宅物业保修金共管账户,整合90万元专项资金,两个月内高效完成风机电机安装、消防管网防腐处理和防火门更换等关键工作,合力打通困扰已久的消防验收“最后一关”。针对非机动车停车难题,依托“吹哨报到”机制,联动区住建、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开展联合踏勘4次,依法协调小区围墙退让,腾挪土地空间,统筹规划各楼栋周边区域,科学增设露天停车位600个,累计新增标准化停车位1000个,有效补齐非机动车停放短板。

1503

“锦上城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小组”一线办公。

问计于民强自治,民事民议解“千家疑难”。在推动非机动车位从“有无”到“好坏”的升级过程中,街道社区坚持“民事民议民定”理念,线上开通“睦邻服务”小程序专项通道,两天内征集居民72条“金点子”,聚焦车棚选址、功能设计等改造细节。线下广泛开展“敲门行动”,联动住建、公安、规划等专业网格下沉力量82人,组织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群众骨干100余人次,发放800份告知书,政策入户化解疑虑。小区党支部牵头组建50人“好声音志愿队”,搭建“流动议事站”,每月开展“爱邻”议事活动,沟通答疑300余人次,推动理性协商、凝聚共识。根据前期民意征集,设计六套分流方案,确保方案“从群众中来”,并按法定程序经临时业主大会表决,高票通过非机动车位改造最终实施方案。

融洽邻里强互助,共建共治共享“和谐一家”。在小区问题攻坚整治中,充分发挥公园路社区“蓉城先锋”书记工作室的人才孵化功能,通过“精准发掘+定向培育”方式,深入网格楼栋,广泛动员、遴选热心居民、能人骨干60余人,精心培育“李大哥调解室”“邻里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面对居民办证焦虑、车位方案争议及日常邻里摩擦,服务队第一时间温情介入、循循善导,巧妙化解矛盾。依托“党员先锋引领方向、能人骨干运用专长、普通居民充分发声、多方协同温情化解”的共治模式,累计成功调解产权办理僵局、车位分配矛盾等各类纠纷8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楼栋、矛盾就地化解”。整治期间,小区未出现一起业主投诉。

公开透明晒家底,阳光监督赢“全民信任”。在小区问题整治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创新贯彻“有事找纪检”监督理念。社区党委牵头,联合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及具有法律、财务等专业背景的居民代表,组建小区整治工作纪检小组,聚焦业主大会表决流程、非机动车棚建设、资金使用等居民关注度高、易引发疑虑的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嵌入式监督,为小区重大公共事务配备“透明探头”和“公平锁”,确保整治过程合法合规、经得起检验。

龙泉驿区在小区治理中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思维,聚焦堵点定制解法,以“小切口”撬动“大提升”,全力推动超大型小区治理难题有效化解。(成都市龙泉驿区委社会工作部  刘泽奇)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