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智“金点子”是熔铸治理“金钥匙”的宝贵资源,开启了决策科学的通途,架设了党群同心的桥梁。擘画“十五五”新篇,党员干部要把善纳良策作为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把倾听和汇聚民意变成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常态和行动自觉,不断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心有群众,行有方向。夯实“人民至上”的思想根基,才能从源头上树立“主动纳、善于纳”的行动自觉。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吸纳网民建议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与大政方针制定相贯通;与破解本地区本领域的发展难题、服务群众的痛点堵点相融合;与防止“重征集轻落实”“纳而不用”等阻碍转化成效的典型问题相结合,在学思践悟上求深化、见真章,不断推动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落到实处细处。要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不断强化“吸纳民智没有完成时”的深刻认知,让“群众金点子”切切实实转化为硬指标、实项目、真政策。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民智汇聚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的特点,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担当与水平。从“键对键”的网言网语到“实打实”的惠民政策,核心在于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建议归集、筛选、转化体系。各级党组织和相关责任部门不能止步于“收集”,更要深入“研究”,组织专家力量进行专业评估,区分共性与个性、当下与长远、可行性与创新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那些反映普遍需求、符合发展方向、具备操作条件的“好声音”,实实在在地吸纳进规划文本和政策设计中。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建立健全意见反馈机制,通过搭建各类交流平台,开展专项调研等,让“十五五”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所愿所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力量。
精准发力,跟踪问效。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民满意,必须从网民最关切、治理实践最迫切的环节精准发力、转化落实。要以民生改善实际成效为检验标准,看一看重点群体就业是否更稳定,居民收入是否更丰厚,群众生活是否更便利,教育医疗是否更便捷,生态环境是否持续向好……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是对宝贵民意最好的回应,才是“人民至上”最有力的诠释。同时,工作中还要深入排查民意转化过程中的制度堵点、流程卡点,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形成推进时间表、落实路线图、成效检验尺,以一抓到底的韧劲实现民意转化“渠道常通、研判常新、转化常实”。
只有坚持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紧密结合,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融入规划之中,才能编制出顺应时代发展、符合人民意愿的高质量发展规划,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作者:李长江、吴聪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