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真言,献良策,亿万人民的智慧,正迸发生生不息的力量。在311.3万条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真知灼见:“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搭建人工智能高素质人才对外交流平台”“推动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党员干部要习惯把“屏幕”当“广场”,把“点赞”当“投票”,把“转发”当“附议”,让每一条指尖诉求都能站到决策C位,确保每一个建议都被重视,每一个诉求都有回音。
群众的金点子往往裹着“土味”,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的智慧源泉。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翻译器”,最后把“小目标”嵌进“大规划”。对“暂不采纳”的意见,也要点对点回执、面对面说明。只有让“土办法”长出“钢牙齿”,才能把网络热度变成改革力度。
意见上网只是起点,改革见效才是终点。海量建言是未来五年民生工作的“承诺书”和“监督单”,落实相关要求,关键在行动。党员干部要推行“三张清单”闭环。一是项目清单,把网民建议细化为可招标、可审计、可问责的具体工程。二是时限清单,对标“十五五”节点挂图作战,季度晒进度、年度交总账。三是反馈清单,用“扫码知进展、一键评成效”的透明机制,让群众看到“我的建言”如何变成“我的生活”。如此循环往复,才能把“云端蓝图”铺成“脚下实景”。
五年规划丈量的是发展刻度,更是民心温度。当亿万网民的指尖划过屏幕,从“键对键”到“心连心”,这正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终极密码。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把“人民置顶”刻进每一次点击、每一步脚印、每一项改革,从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既打攻坚战,又久久为功,定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