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初一公里”。只有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形成常态长效机制,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为群众服务,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为基层减负松绑,关键是规范明晰基层权责。当前,全国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全部编制完成,为基层工作划定了清晰的边界。各级党委政府应立足实际,加强清单动态管理,持续更新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完善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新增事项审批流程,既着力解决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干什么事、应担什么责”的问题,又确保新增事项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为基层减负,既要做“减法”,又要做“加法”和“乘法”。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应在提升基层干部能力上做“加法”。注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开设社区管理、群众工作方法、应急处理等基层治理课程,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和知识更新,帮助基层干部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数字技术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应在科技赋能上做“乘法”,用“算力”解放人力,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打破数据壁垒,整合基层数据资源,优化数据共享机制,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在抓常抓长上下功夫。要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只有轻“车”壮“马”增动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担当作为,以更实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