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整治形式主义工作,着力减轻基层负担,确保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促改革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基层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直接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形式主义问题,是基层减负的靶向所在,无实质意义的报表、检查、考核会挤占大量工作时间,不仅加重基层负担,还会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和党群干群关系。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全面梳理形式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具体表现,精准识别“病灶”,对症下药。同时,要避免“一刀切”,结合实际情况分类施策,确保减负措施真正落地见效。要畅通民意反馈渠道,从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充足的干劲投身事业发展。
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根源在于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制度机制等多方面因素,既有政绩观存在偏差,也有工作方式简单化、考核机制不科学等问题。对此,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减负工作取得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在转变工作作风上作表率。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形式主义难题的实际行动,通过完善考核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等举措,推动减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中去。
形式主义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因此,为基层减负必须保持常抓不懈的韧劲,绝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推进整治工作。构建长效机制,既要立行立改解决突出问题,更要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治本之策。要营造鼓励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让基层干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事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惠及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