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党组织动员能力: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核心动能

党组织的动员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独特政治优势,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有效动员群众落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能力,是应对重大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这种动员能力既体现为严密的组织体系支撑,也表现为灵活的实践策略创新,更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滋养。社会工作部的设立与履职,为党组织动员能力在基层治理中的精准发力、系统推进提供了重要抓手。

组织体系:动员能力的结构性支撑

党组织动员能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组织体系的严密性与穿透力。中国共产党构建起“党中央—地方党委—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严密组织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组织网络,这是动员能力生成的基础框架。社会工作部作为职能部门,在其中承担着统筹协调、政策指导、资源整合的重要角色,为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注入专业动能。

纵向到底的层级联动。从中央层面的战略部署,到省市县的统筹协调,再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落地执行,各级党组织通过“指令—反馈”机制实现动员信号的高效传导。社会工作部立足顶层设计,牵头制定基层治理中党组织动员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不同层级党组织在动员中的职责边界与协同机制,推动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精准对接,确保“上下一盘棋”的动员格局落地见效。

横向到边的领域覆盖。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中建立党组织,确保动员触角延伸至社会各领域。社会工作部重点负责统筹协调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导将党建要求融入新兴领域各类组织章程,推动相关领域党组织成为动员的骨干力量;针对新业态领域如互联网企业、快递行业,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支部建在项目上”等模式,将流动党员、新就业群体纳入组织动员范围,消除动员盲区。

党员先锋的示范引领。广大党员是组织动员的“神经末梢”。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等载体,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带头冲锋,以个体行动激发群体响应。社会工作部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能力培训,提升党员在动员中的沟通技巧、需求识别能力,推动“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群党员带一片”的带动效应更精准地对接群众需求。

实践策略:动员能力的动态实现方式

党组织动员能力并非僵化的行政指令,而是根据不同任务、不同对象灵活调整的动态过程,体现为“思想引领—利益协调—资源整合”的复合策略。社会工作部以其统筹协调、组织推进、服务保障等职责,为这些策略的落地提供专业化支撑。

思想引领凝聚共识。通过理论宣讲、主题教育、典型示范等方式,将党的目标转化为群众的价值认同。社会工作部牵头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政策解读,解答群众对政策的疑惑,从而获得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利益协调激发动力。在动员过程中充分关注并兼顾群众合理诉求,通过政策激励、服务保障等方式,让群众在参与中获益。社会工作部负责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导社区党组织建立“居民议事会+社工评估”机制。如在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中,既通过议事会听取群众意见,又引入专业力量对方案的可行性、群众获益点进行分析评估,协调物业、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等配套服务,有效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枢纽作用,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为动员提供物质支撑。社会工作部承担着协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职责。如在防汛救灾等场景中,不仅调动党员志愿者,还牵头联系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对接应急管理部门的物资资源,形成“党组织牵头、社工部协调、多元主体协同”的动员合力。

群众基础:动员能力的根本源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组织动员能力的生命线。只有植根群众、依靠群众,动员才能真正转化为实践效能。社会工作部的核心职责之一,便是推动党组织与群众的深度联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与参与治理的渠道。

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保障。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联系户等制度,党组织与群众保持常态化沟通。社会工作部指导基层党组织构建“党组织+社工站+网格员”的联动机制,将党员联系户制度与社工专业服务相结合,通过社工的定期走访、需求评估,使党组织更精准地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动员任务更贴合实际。

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的实践逻辑。在动员中避免“包办代替”,而是通过“群众议事厅”“村民代表会”等形式,让群众有序参与基层决策、监督过程。社会工作部牵头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指导村(社区)党组织引入社工机构,协助群众议事会规范流程、提升效率,在乡村治理中推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时融入现代治理理念,既提升治理效能,又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信任积累。动员能力的背后是公信力。党组织通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赢得群众信任。社会工作部聚焦困难群众帮扶、社会矛盾化解等民生领域,指导基层党组织联合社工机构开展精准服务。如针对就业、教育、医疗等需求,协调相关部门资源,推动“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社工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增强对党组织的信任,更加积极主动地响应组织号召。

时代价值:动员能力在基层治理中的现代化转型

新时代背景下,党组织动员能力正从“集中性动员”向“常态化动员”、从“行政化推动”向“精细化服务”转型,社会工作部在这一转型中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社会工作部推动党组织动员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深度融合。在数字化时代,指导“智慧党建”平台与“智慧志愿”系统对接,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群众需求,实现动员的“靶向发力”;在社会结构多元化背景下,牵头构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区域化党建联盟”等模式,将不同群体纳入动员体系,提升动员的包容性。这种转型不是削弱动员能力,而是在社会工作部的专业统筹下,让动员更具韧性、更富活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持续动力。

党组织动员能力,本质上是党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它既源于严密的组织体系,也来自灵活的实践智慧,更植根于深厚的群众土壤。社会工作部的统筹协调与专业履职,为这种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实践路径。在新征程上,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部作用,不断锤炼和提升党组织动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深圳市坪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副书记 刘小虎)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