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交出汛期“防”“救”“治”优异答卷

当极端天气逐渐成为近期常态,防汛救灾的风险与挑战接踵而至。面对防汛大考,基层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安全防线,将“人民至上”的誓言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切实行动。

答好汛前防御题,筑牢“防”的生命堤坝。风雨未至,绸缪先行。防汛是“图之于未萌”的大考,慢不得、等不起、拖不住。面对自然灾害,基层干部需化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在险情来临前化身“安全雷达”,深入老旧房屋、河道堤坝、低洼地带,拉网式排查每一处风险盲区,严肃处置每一处潜在隐患,坚决杜绝“带病入汛”。应急物资是抢险救灾的“弹药粮草”,要以“宁可备而不用”的原则,加强物资储备与管理,定期盘点更新库存情况,并在村社合理布设应急物资取用点与转移安置场所,为应对风险增强底气。同时,广泛动员党员力量,组建汛期志愿服务队,提前开展灾害预警、群众转移、应急处置等专项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在险情来临前唯有以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方能将风险挡在门外,让“万一”无机可乘。

答好汛中救助题,构建“救”的协同网络。洪峰浪尖,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汛期实战考验,基层干部应当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充分发挥网格效能,激活基层救援的神经末梢,把孤舟连成方舟,形成人人参与的共治网络。各部门、村社要以“分秒必争”的紧迫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明确职责、高效沟通,确保抢险救援、资源调度、信息报送等环节运转高效。救援人员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做好“一对一”安全转移,确保应转尽转、一个不落。基层党组织则可依托安置点,全力做好后勤服务,提供热食药品、娱乐活动等,让救援有速度更有温度。救在及时的精髓,在于强化协同联动,让每一份力量汇聚成抵御洪灾的强大合力。

答好汛后重建题,绘就“治”的民生画卷。风雨退去,征程未止。灾后重建是对初心成色的深度检验,更需久久为功。一方面,要优先修复关乎民生的“里子”,集中力量贯通水电路网“生命线”,对受损房屋建立“一户一策”修复档案,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活秩序。另一方面,强化软服务支撑,筑牢重建“暖心线”,加强对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和疑问,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聚焦人文关怀与生产恢复,组织心理咨询师开展巡回辅导,设立农技专家“田间课堂”,为受灾群众提供从心理疏导到生产自救的全链条帮扶。更要将实战经验系统总结,运用灾情数据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推动治理能力实现从“救灾应急”向“系统防灾”的跃升。(浙江省瑞安市南滨街道办事处 李曼颖)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