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绘就人民城市幸福底色。
党建引领,实事求是,下好科学发展“一盘棋”。城市工作千头万绪,唯有把稳党的领导这一“定盘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才能确保建设方向不偏、发展步伐稳健。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并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变化,走好城市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力量,以高度的政策协同性和执行力,让“一张蓝图绘到底”成为现实。另一方面,要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城市更新中让历史文脉“活”起来,把生态品质“提”起来,使治理服务“优”起来,让百姓在文明社区感受幸福蝶变,在街头巷尾享受诗意栖居。
挺膺担当,实干巧干,穿好城市治理“绣花针”。做好城市工作,既要仰望星空、科学规划,也要脚踏实地、狠抓落实。面对破解“大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硬骨头”,广大干部应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加强能力建设,在干事创业中担当作为。要把一线作为成长的主战场,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从“停车位够不够”到“菜市场近不近”,从“老小区怎么改”到“新学校如何建”,都能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当每一件“关键小事”都带着烟火气的温度和精细化的人文关怀,“民生愿景”才会变成“幸福实景”。既要实干,又要巧干,敢于在创新中提效赋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基层难题有了“直通车”;“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城市微更新”行动,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有了这些成功实践,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才能更加可感可及。
力戒虚功,务求实效,用好人民满意“金标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是阻碍实干出实效的“拦路虎”。有的地方热衷于造“形象地标”、做“面子工程”,结果民生短板依然突出;有的地方盲目追逐“网红效应”“即时流量”,斥巨资打造的景观昙花一现,留下烂尾工程。这些教训告诉我们,虚功做不出实绩,也换不来群众满意。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不简单以高楼和项目论英雄,而是看民生痛点是否疏通,看公共服务是否均衡,看生态环境是否宜居。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潜绩做深做实,城市才会更有温度、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