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感悟为民之道 践行为民初心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华美的服饰,没有编排的剧本,没有设计的台词,没有鲜艳饱满的滤镜,没有转场丝滑的剪辑……当李福贵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收获百万网友留言点赞时,人们意识到,那些真正走进群众心里的身影,从来都带着生活的温度与泥土的厚重。这个用镜头记录乡村日常的年轻人,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在于她身上那种与群众同呼吸、共生活的质朴气质。这为当下年轻干部如何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以情感共鸣搭建心灵桥梁。与群众打成一片,往往始于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共情的眼神。群众的喜怒哀乐藏在屋檐下的炊烟里,浸在劳动时的汗水中,融在家长里短的闲谈中。主动学着用群众语言唠嗑,才能让群众敞开心扉。只有真正走进群众的情感世界,才能让政策的温度抵达人心,让服务的触角满足需求,在彼此信任中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合力。

用躬身实践破解民生难题。群众的期盼从来都很实在,比如,路好不好走、孩子上学方便不方便。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检验干部初心的“试金石”。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面对纠纷时,能耐心坐在板凳上听双方倾诉,找到平衡点;遇到难题时,能钻进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逐一拆解症结;落实政策时,能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量体裁衣”,避免“一刀切”。真正的服务,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用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实,在解决问题中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以谦卑姿态拜群众为师。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经验,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土办法”“金点子”。比如,田间地头的老农懂得土壤的特性,集市上的商贩知晓市场的规律,村里乘凉的老人清楚邻里的纠纷根源……年轻干部要主动向群众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活知识”。耐心和群众沟通,才能掌握基层治理的“真本领”。要以小学生的姿态走进群众,既能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得到启发,也能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让自己的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成效。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