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田野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壮阔征程中,乡村是重要战场,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实现乡村共富,尤需各级党组织善用辩证思维这一科学方法,在多重关系中找到平衡点,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发展”与“共享”同频共振,夯实共富根基。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做大蛋糕,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推动数字技术扎根沃野,让智能农机、电商平台、绿色动能激活田野希望。另一方面,要分好蛋糕,健全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分红等制度,确保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成为发展红利的分享者。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困难家庭,建立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织密防止返贫的安全网,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坚持“物质”与“精神”互促共进,丰盈共富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基层党组织需当好“引路人”,既要精准施策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更要深耕厚植乡村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弘扬勤劳致富、崇德向善的乡风民风。着重引导农民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价值观念,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共富蓝图在实干中铺展。
坚持“当前”与“长远”统筹兼顾,涵养共富后劲。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好节奏。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立足乡村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既需立足当前,选择门槛适度、见效较快的项目,迅速带动增收;更要着眼长远,培育、发展绿色经济、循环农业等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的支柱产业,守护好绿水青山。既需实施“归雁工程”,吸引外出能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更要精心培育本土人才队伍,推广党员示范项目、组建技术帮扶小组,引导农民从发展“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只有不断涵养源头活水,乡村全面振兴共富之路才能行稳致远。(作者:孙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