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石,唯有建好社区才能真正惠及千家万户。社区治理不仅关系着国家政策的落地生根,更牵动着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和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推进社区治理,必须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织就社区治理“善治画卷”,精心构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港湾”。
社区治理成效的核心在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必须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完善党组织主导的基层自治体系,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要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建引领治理体系,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网络,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无死角。要重点加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党组织带头人,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吸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骨干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真正把社区党组织打造成为贯彻党的政策、引领社区发展、服务居民需求、凝聚社会力量的战斗堡垒。
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为抓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民生福祉可感可及。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面对基层社区千头万绪的工作,要构建多元共治格局,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升级。重点健全“党委统筹、政府主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护航”的治理体系,以社区为枢纽,整合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民营企业、新业态群体等资源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要创新网格运行模式,建立“信息采集-问题甄别-任务派发-协同处置-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网格服务,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汇集、矛盾纠纷在网格中调处、民生需求在网格中满足、公共服务在网格中落地。
社区虽小,却承载着万家灯火;工作虽细,却关系着民生冷暖。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第一窗口”,社区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便民之策,让每个家庭都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区工作本质上就是践行这一宗旨的“民心工程”。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要建立“民情直通车”机制,聚焦政策落地的“中梗阻”、民生保障的“薄弱点”、百姓关切的“聚焦点”,通过“板凳会”“院坝议事会”等形式听民声、汇民智,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是基层的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要下足“绣花功夫”,在服务力度上做加法、管理精度上做乘法,用心用情提供民生服务,织就社区治理“善治画卷”。(作者:黄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