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重要部署,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和优化升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断凸显。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通过“五管齐下”,将党的建设全链条嵌入产业链供应链,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把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政治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是确保我国在大国博弈中具备强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是顺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聚焦发挥“三个作用”,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方面肩负起重要的使命责任。
中国核电作为我国核电产业链供应链的领头企业,在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营造上下游共同发展的格局,提高核电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始终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决策部署作为重要要求,积极发挥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产业发展趋势,引领产业布局,引领自主创新,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效维护我国核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国之光荣”秦山核电,到“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再到全球首座投入商运的四代核电站,中国核电勇当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引导链上企业锚定国家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强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责任担当。同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各单位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体系,推进落实“党建进章程”要求,梳理完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把稳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方向盘”。每年确定一个管理提升主题,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持续提高抓落实能力,发扬我们党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提高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本领,把讲政治落实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具体行动上。
凝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思想共识
中国核电肩负着“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生产新体系”的重大使命,必须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打造“可靠、可亲、低碳、赋能”的高质量核电品牌形象。同时,持续宣传惠及民生的“和气一号”、新能源发展、新技术突破等成果,通过吸收链上企业共同开发新项目,带动链上企业提升整体美誉度,增进文化价值认同,助力形成链上企业共同奋斗的思想共识。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党组织联学、共建、共享平台,定期组织链上企业党员、干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引导链上企业准确领会和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科学定位、思路举措和实践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方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以“两弹一星”精神弘扬和传承为抓手,提升链上企业产业兴国、实业报国的精气神,强化链上各类主体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推动链上企业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增进价值认同。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更广泛的链上,统筹党建工作和群团工作,构建“大思政”格局,通过活动联办、阵地联用、服务联抓,聚人心、暖人心、得人心,激发链上各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协同力量
核电产业链具有高科技产业知识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等特征,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要提升核电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推动产学研、大中小、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实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
现实中,由于链上各类经营主体企业性质、股权结构、管理模式、规模大小不尽相同,不少产业链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还不健全,上下游企业配套和贯通还存在不少堵点,链上各单位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平台,链间人才资源配置和流动机制还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核电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以安全、质量、进度、科研等领域的协同带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构建跨产业链、跨所有制、跨单位的“党建促专项”工作模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深化“链上”协同,共育“链上”人才,整合“链上”资源,形成补链、固链、强链强大合力。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党组织设置,发挥不同链上企业特色优势,在链上探索建立不同的功能型党组织,并以党组织为纽带,打破地域、领域、行业等界限,建立健全常态化、组织化的沟通机制、协调机制、合作机制,推动聚链成群、深度协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一体”部署,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集约化”建设,构建协同育人合作平台,畅通链上人才联合培养交流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力度,通过选育用一批专家、技师、科技带头人,跨单位建设一批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完善统一战线作用发挥机制、党外人士参与决策机制,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在发展中加强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室创建,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在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担当重任。
破解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突出难题
我国核电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和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一些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仍存在不少挑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攻克。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靠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另一方面要靠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
为克服重大工程建设难题,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集中力量,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实施“一线工作法”,通过跨单位集中办公、联合攻关、驻厂监造、现场设计、实施一体化三级进度计划等方式,赋能从设计设备、土建安装到调试生产、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各环节,发挥链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作为。不断结合时代特征和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奋斗姿态丰富“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先后推出“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和中核集团重大工程精神,组织链上单位共同学习,增强应对挑战的斗志,树立战胜困难挑战的信心决心。围绕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改革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重大工程建设等难点任务,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等有效做法,纵深推进“党建优秀、管理一流”主题创建活动,瞄准管理提升、安全生产等重要方面,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检验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以党建为载体开展联合创新,推动上下游联建、大中小带建、产学研共建,提供成果转化平台,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丰富成果应用场景,扩大科研合作覆盖面,形成难题共答的良性循环。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生态环境
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政治生态作为基础。当前,有的地区在产业链发展上趋同性强、互补性差,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企业重投入、重人才引进,但忽视创新生态打造,存在人才来了留不住的问题。面对产业链长、业务往来频繁、交易金额大的行业现状,存在着较高的廉洁风险。
为营造核电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核电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发挥党的全面领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构建创新生态,筑牢廉洁底线,为核电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规划、指导作用,制定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规划,明确产业链各环节分工和发展路线,优化产业布局,防止无序投资和无序竞争,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有序发展。探索建立了基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同行评估经验的党建同行评估体系,基于核电厂运行维修工作操作票的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操作票,引导链上企业对标国内党建标准比学赶超、固强补弱,推动企业党建高质量发展,实现对链上单位的整体综合赋能,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加强方向引领,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创新发展各项保障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产业链供应链延伸,树立廉洁、诚信、共赢的价值导向,构建横向联系、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协同发力的大监督格局,促进链上各类企业廉洁共建,风清气正。升级党建宣传文化一体化体系,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连续12年共同举办“魅力之光”公众沟通品牌活动,参赛人数累计超过500万,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过亿,获得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向全社会展示了我国核行业的卓越实力和核安全文化自信,凝聚了支持和发展核电的广泛共识,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营造了良好社会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