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将民生实事放在优先位置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征程上办好民生实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办好民生实事,绝非易事,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否以系统思维破难题、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真正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实事的“根”在群众需求,“准”是办好实事的前提。群众的“急难愁盼”绝非抽象概念,而是具象的痛点,诸如灵活就业者的社保焦虑、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增收困境、新生儿家长的医保办理繁琐等……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能否精准对接这些具体而微的诉求。要摈弃“纸上空谈”,沉下身子看实地,摸实情,听实话,把“一头汗两腿泥”的调研转化为清晰的“问题清单”,推动民生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发掘”。

实事的“魂”在执行,“实”是办好实事的关键。民生承诺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以“钉钉子精神”刚性落实。《意见》要求“各地要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就是要将民生实事放在优先位置。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深化系统施策,用“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闭环管理将“幸福账单”逐一兑现。

民生实事的“本”在长效,“远”是办好实事的目标。民生实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致力于“建机制、管长远”,既要织密监督网,对政策变形走样“零容忍”,确保民生资金用在刀刃上;更要坚持“问效于民”,动态收集反馈、持续优化服务,将解决“一件事”的经验升格为办好“一类事”的机制,形成“发现需求—解决问题—推广经验”的良性循环。

民生是发展的“晴雨表”,实事的“温度计”丈量着初心使命的分量。新征程上,唯有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第一信号”,方能让一桩桩暖心实事的温度汇聚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作者:俞聪)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