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浙江省金华市大力推动医疗急救体系高质量建设新闻发布会举办(2)

创新数字赋能应用,实现医疗急救调度智慧化、服务精准化

2024年5月,金华市“市域一体化”智慧急救平台建成并正式投入启用,实现全市急救调度数据实时联通、高度统一、协同作战。

在调度平台大屏上,接警快不快、派车及不及时、救护车多久出动、多久抵达现场……这些核心指标一目了然。

用数据说话,精准指导、有效监督,推动金华全市院前急救工作跑得更快、更稳、更优,在全市居民急救转运高需求的背景下,有力保障了金华院前急救高效平稳运行。

截至6月底,金华全市24小时呼入电话量达到28.4万次,急救量达到9.3万次,城市地区平均反应时间8分40秒,农村地区平均反应时间11分3秒,转运量和平均反应时间均居全省前列。

在深化5G赋能方面,金华市在全省率先将5G技术深度融入院前急救,有效缩小城乡急救的反应时间差,具体带来三大改变:第一是定位准、派车快。市民拨打120,调度员眼前的地图瞬间锁定报警人的手机基站和地理位置,系统自动匹配最近救护车快速赶往现场,从源头减少派错车、跑冤枉路。

第二是看得见、心不慌。报警人手机变身“急救追踪器”,可实时查看救护车的位置、开多快、走哪条路、预计几分钟到,缓解报警人等待的焦虑。

第三是车上治、院内联。救护车变身飞驰的5G智能急诊室,病人心跳血压、监控画面、病史档案,能实时传回医院。医院内的专家可远程会诊,在线指导救护车随车医生进行抢救,实现“现场—车上—医院”无缝衔接、多方协作,大大提高了急救质量,缩短了救命时间,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生机。

目前,金华全市院前救护车中,完成5G改造的已达到122辆,占比达50%。

【潮新闻+】

这些大家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有了答案

1.救命神器AED在金华是如何布点的,人人都能打开使用吗?当发生意外需要使用AED时,如何尽快查找最近的AED设备?

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杨文彪介绍,金华根据《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将新增的AED部署在人口流动量大、意外发生率高、环境相对封闭或发生意外后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共场所,比如:城市广场、养老机构、社区、文体娱乐场所、大型商超、酒店、旅游景点等地点,目的是在突发情况下,市民能够及时取得AED开展急救,放置AED的机箱均不上锁,有急救需要的市民可随时取用。

关于AED的维护方面,目前由AED所在的经营管理单位、厂商、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各地在购置AED时,以协议的方式要求厂家做好日常维保。有条件的地区还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AED运行情况实时监控:是否被启用、电池电量、电极片等相关部件运行情况能够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发现损坏情况能及时进行更换。

如果市民发现AED损坏时,也请及时和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联系。

最后就是大家最关注的,当需要时,如何查找附近的AED设备?

事实上,市民朋友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查询:一是使用浙里办App,搜索“浙里急救”平台;二是使用“救在身边人人救”App。

以上两种途径均可查询到AED的分布情况,显示距离最近的AED,并可一键导航至AED所在的具体位置。

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金华组建了金华市院前急救志愿者队伍,探索通过金华市“市域一体化”智慧急救平台,将120调度事件和附近AED点位信息实时推送给事发周边500米范围内的院前急救志愿者。院前急救志愿者在接收到任务时,可以通过一键导航及时获取AED,帮助实施应急现场的急救,切实提高心搏骤停等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2.金华推出的“阳光暖心”非急救转运服务,是怎么样的?

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滕卫军介绍,近年来,金华聚焦群众康复出院、康复治疗、长途转诊等民生需求,针对长期以来非急救转运收费不透明、服务质量和标准不一、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整合全市医疗资源,出台了“96120”非急救转运管理服务方案,重点从机构主体、准入要求、预约方式、收费标准等四个方面在全省率先打造有金华特色、覆盖全市的市域一体化“96120”非急救转运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全市非院前转运服务体系的规范化,促进非院前转运行业健康发展。

该体系有明确规范的承办主体。目前承建金华“96120”非急救转运工作的主体是金华市112个急救站点的各家医疗机构。

“96120”有严格的准入和服务标准。目前,金华非急救转运服务站的设立暂时只面向医疗机构开放,每个站点配备1名具有中级及以上医务人员作为负责人,每辆车配备至少1名医生、1名驾驶员及1名护士。

为了确保能规范、安全地完成非急救转运任务,除了按需配备医护人员以外,400公里以上的长途转运任务,要求配备2名以上驾驶员。非急救转运救护车还需同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证明,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此外,“96120”非急救转运车辆外观统一,两侧分别标有“非急救转运服务”字样、单位名称和“96120服务电话”,方便市民朋友识别。

为满足群众对非急救转运服务的需求,打造“市域一体化”急救智慧平台,通过院前非急救转运专线“96120”统一服务电话,实现24小时预约受理,有需要的市民可拨打电话预约。

截至今年6月底,金华全市96120非院前急救服务完成转运6918人次。

最后就是大家关心的收费标准。“96120”非院前急救转运按照市场原则定价,由承担单位与患者通过协议形式进行收费。为规范收费行为,金华结合院前急救收费项目和兄弟地市收费标准等情况,综合衡量患者病情、转运距离、设备和人员配备等因素,专门制订了金华市“96120”非急救转运收费指导意见。全市各站点可参考市级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当地实际的收费标准,并在转运车医疗舱内、医院醒目位置、医疗机构官网等进行公示。

3.金华市中心医院在提升危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优化急救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

金医集团主任、金华市中心医院院长俞世安介绍,为做好应急救治工作,金华市中心医院倾力打造了一支被誉为“六边形战队”的急诊急救队伍,以“快、优、精”为核心,为危重创伤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一是警医联动,救治从“就近”到“就优”。依托《金华市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警医联动工作方案》,120与交警实现无缝协作。交警现场保障交通,医护人员精准评估伤情,警医还开展“双向培训”,交警学习急救技能,医护人员学习交通法规,提高危重患者的急救效率。

目前,金华市中心医院已建成创伤、卒中、胸痛等五大国家级救治中心,除了满足危重患者救治外,还通过外派专家、线上会诊等形式协助其他医院开展救治。对于各种急危重症需立即抢救的患者,医院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治,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二是技术赋能,实现“上车即入院”。通过5G智慧医疗,救护车可将患者生命体征等数据实时回传医院,创伤团队提前待命。从接警到救护车出车仅需55秒,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同时启动,落实“零等待”救治。

目前,金华市中心医院高级创伤中心实现三大核心能力,即院前信息预警、一键启动团队、远程实时支持。在航空救援加入后,立体化救援网络进一步覆盖浙中地区,金华也是全国首个创伤中心区域全覆盖的地级市。医院急诊实行“先诊疗后结算”的政策,确保急救不受缴费等手续影响,并保障急诊患者获得优先检查检验、优先住院的服务。

三是多学科战团,硬核实力守护生命。针对复杂创伤患者,金华市中心医院建立“1-2-3”救治体系,即1个区域中心,院前—急诊、急诊—专科2大衔接链,院前、急诊、多学科3支队伍。多学科团队24小时待命,2024年成功救治597例严重创伤患者。

在高效救治的同时,金华市中心医院在急诊抢救区还配备了共享轮椅等便民设施;对于无家属陪伴的患者,提供临时陪检服务;同时,安排志愿者每日值守,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贴心的帮助和引导,提升救治过程中的服务体验。

接下来,金华市中心医院将持续完善创伤救治体系,推进技术革新和机制突破,持续刷新生命抢救的“金华速度”,为浙江中西部百姓筑牢应急救治防线。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