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威是我军技侦工作的开创者和卓越领导者,革命战争年代,他在破译密码的隐蔽战线上屡建奇功,开创了红军无线电通信史上的辉煌。为配合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褒奖,被红四方面军称为“军中活菩萨”,徐向前誉为“无名英雄”。从富家子弟成长为知识分子,从无产阶级革命者成长为红色通信的领导者,蔡威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追求真理、坚守信仰、忘我奋斗的传奇。
铸剑:在良好的教育中萌发反帝反封建思想
蔡威原名蔡泽鏛,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的名门望族,家族中七品以上官员有20多人。其父蔡祖熙是清末举人,曾任翰林院编修、陆军部郎中等职,民国成立后担任福建省参议员、宁德商会会长。蔡祖熙和内兄林振翰(即蔡威舅舅)同为同盟会会员,林振翰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供职期间,将波兰柴门霍夫的《世界语》翻译成中文《汉译世界语》,后担任福州法政学校教授,主办进步刊物《群报》。二人针砭时弊、追求进步、推动革新的思想行为,在幼小的蔡威心中播下了追求理想和进步的种子。
童年时期的蔡威深受民族英雄戚继光和爱国诗人陆游的影响。当地广为流传的戚继光收复宁德横屿岛的故事,以及陆游任宁德县主簿时的诗作与遗迹,加深了蔡威对爱国爱民的直观认识。6岁那年,蔡威入蔡氏家庙蒙馆读书,接受新式教育,除了由父亲亲自教授儒家经典外,还学习算术、音乐、美术和英语。连续8年的私塾学习,培养了蔡威深厚的国学功底,同时练就了他博闻强记的能力,为日后破译密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威从童年到少年,正处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动荡期,社会乱象丛生,新事物层出不穷。目睹各种动荡变化,少年蔡威丰富了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并走出了“改造世界”的步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很快引起全国各地响应。12岁的蔡威看到宁德街上学生罢课和群众一起游行,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第二年,蔡威的父亲作为宁德商会会长,组织发起了抵制日货行动,蔡威跟随大人们一起检查各家商铺,当场收缴日货并集中当众销毁。父亲的举动给了蔡威最生动的爱国教育,让他直观感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潮流。1922年春天,15岁的蔡威到福州格致中学,接受现代教育,进一步夯实了数学和物理等基础。这一年,他开始接触《新青年》《求是报》等进步报刊,亲身体验福建民众反对旧军阀、争取民主权利的各种活动,更加坚定了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理想。
磨剑:迈出追求真理的坚定步伐
1923年2月,16岁的蔡威跟随舅舅林振翰到浙江宁波四中继续求学,在国文教师朱自清的言传身教下,蔡威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得到很大提高。中国共产党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在宁波四中的演讲,引起了蔡威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辟革命道路的深深思考。很快,蔡威加入了宁波影响最大的青年文化团体“雪花社”,并参与了声援宁波市工人罢工等活动。1924年5月4日,宁波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召集各校500多名学生和知识青年,在宁波四中礼堂举行列宁追悼会,蔡威在参加追悼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并在此后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
1925年2月,蔡威跟随舅舅林振翰来到上海,就读于惠灵英语专科学校。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4月12日,上海市在西门体育场举行了10万人的追悼大会,蔡威和同学们参加了公祭和游行活动。5月30日,“五卅”运动爆发,蔡威积极参加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参与开办了平民学校,帮助工人和市民学习文化,宣传革命道理。1925年年底,蔡威考进学生社团和运动更加活跃的上海大学,成为社会系学生,接受系主任瞿秋白的革命教育,在革命实践中锻炼成长。1926年5月,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成立“五卅”运动一周年行动委员会。29日,蔡威参加了由委员会组织的5000多名上海各大中学校学生及各界代表举行的“五卅”烈士公墓奠基仪式和游行活动。30日,蔡威受共青团上海大学支部的委派,负责各校游行的联络工作,展现了优秀的组织能力。1926年7月,蔡威和一批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属于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大学独立支部。12月,支部派遣蔡威回家乡做发动民众支援北伐战争工作,他与共产党员郑长璋、林国章一起,以筹建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的名义,开展革命工作,当年底即成立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筹备处,郑长璋任筹备处主任兼组织部长,蔡威任副主任,林国章任宣传部长。筹备处下设商人、农民、工人、妇女、宣传、组织共六部及秘书处,组织各阶层群众开展反封建、反压迫斗争。通过调查土豪劣绅的卑劣勾当,严厉打击了剥削渔民的“德顺渔行”,清算了县商会贪污的军饷,解散了封建迷信组织“乐善社”,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也引起了反动派的仇视。1927年4月3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右派分子策动了反革命政变,宁德的反动势力伺机反扑,向县党部筹备处夺权。蔡威、林国章、郑长璋先后赴福州向党组织汇报,不料均被捕。4月27日,郑长璋被反动派杀害,蔡威、林国章的身份未暴露,在狱中关押4个月后,被保释出狱。4个月的铁窗生活,磨炼了蔡威的意志,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出狱后,蔡威悄悄回了一趟宁德,得知妻子已怀孕,他来不及过多地高兴,就重返上海,住在舅舅家里,一边到同济大学学习电机专业,一边寻找党组织。1928年5月,蔡威在参加游行示威活动中,终于与中共法南区委取得联系,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
按照中共法南区委的指示,蔡威在同济大学学习无线电技术的同时,于1929年5月进入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无线电训练班,学习电报收发和无线电设备组装等技术。1929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上海筹办无线电训练班,培训“红色报务员”,蔡威与训练班负责人张沈川等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利用自己的机务技术修理上海中共中央的无线电台设备。1930年12月,中共中央的无线电训练班遭到敌人破坏。1931年4月,训练班采用“家庭补习”的方式继续进行培训,挑选了蔡威、宋侃夫等10名学员,经过培训,蔡威的收发报技术进步很快,一分钟可收发120至140字。
亮剑: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屡建奇功
1931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安排蔡威、宋侃夫、王子纲、徐以新到鄂豫皖苏区创建无线电台。11月,蔡威被分配在鄂豫皖苏区军委会参谋部任参谋,开始革命的新起点。1932年1月,蔡威与宋侃夫、王子纲筹建了红四方面军第一部电台。此后,蔡威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屡建奇功,书写了红色电波的辉煌传奇。
一是建立鄂豫皖苏区与中央苏区的直接联系,改变了红四方面军及鄂豫皖苏区孤军苦战的局面。1932年1月,鄂豫皖苏区军委会向上海中共中央报告了黄安战役胜利。1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第一次党代会开幕,鄂豫皖苏区电台收到“红色中华”通讯社播发的黄安战役胜利的新闻和中共中央发来的贺电,红四方面军在党代会开幕式上宣读党中央的贺电,全体代表热烈鼓掌、欢呼。3月,鄂豫皖苏区电台与江西中央苏区电台取得直接联系,向中央苏区发出第一封电报,报告了红四方面军的兵力及黄安大捷;同时,鄂豫皖苏区与其他苏区也逐渐建立了联系。鄂豫皖苏区的红色电波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鄂豫皖苏区与党中央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举办无线电训练班,为红四方面军培养无线电通讯专业人才。1932年5月,红四方面军取得苏家埠战役的空前大捷,缴获了5部电台,鄂豫皖苏区军委会决定,由蔡威负责举办无线电训练班,挑选了30多名学员,编为3个班。蔡威负责训练班的工作并亲自担任教官,他极其重视对学员的组织性、纪律性教育,要求每名学员都要成为政治坚定、技术精湛、体格健全的红色无线电技术人才。面对大多数学员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他耐心讲解,以讲故事、看实物等方式,启发、引导学员掌握无线电原理和通信基础知识,被学员们亲切地称为“洋教官”。在国民党疯狂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中,蔡威时刻激励训练班学员要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带领学员们克服教学与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抓紧一切时间苦练技术,仅2个多月时间就有6名学员通过考试,走上红色无线电通讯岗位,迅速投入到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革命斗争中。
1932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斗打响后,鄂豫皖苏区军委会将电台人员一分为二,成立两个无线电台,蔡威负责“前方台”(即二台),随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行动。这期间,红四方面军面临敌人重重包围,形势十分严峻。蔡威紧随前线部队,白天行军,晚上架设电台通宵工作,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中央苏区保持密切联系。10月12日,“前方台”遭遇敌人包围,危急时刻,蔡威一边跑,一边吞食电台密码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隐蔽战线工作“人在密码在,人亡密码亡”的忠诚信仰。生死攸关之际,红军主力部队赶到,与敌军激战3个小时,保卫了无线电人员和设备安全。
三是破译敌军密码,被誉为“军中活菩萨”。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3000余里,进入川北,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队伍扩编为5个军,并先后建立5部电台,无线电通信任务也更重了。2月中旬,国民党以川军第二十九军田颂尧为首,向红四方面军发动“三路围攻”。蔡威带领二台,随红七十三师战斗在南江前线,收听到田颂尧部的很多密电。3月中旬,双方交战成对峙状态,蔡威带领二台回到驻地后,主动承担研究侦破敌军密码的任务。为了攻下难关,蔡威废寝忘食,经常对着密密麻麻的数字苦思冥想。这时,他儿时练就的文言文功底、青少年时期扎实的数学与英语基础,汇聚到密码推理、演算、验证、翻译等各个环节,激发出超常的潜能,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蔡威一步一步攻入田颂尧部密码的核心,解决了破译的关键难题,终于和战友宋侃夫、王子纲一起,完全掌握了敌军电台的通用密码。“通密”解开之后,他们又相继破解了四川各路军阀的电台密码,从此,红四方面军安上了决战决胜的“千里眼”,取得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辉煌胜利。
1933年5月,“三路围攻”战役进入关键阶段,红四方面军根据蔡威破译的敌人作战部署,制定了西线在空山坝全面反击的作战计划。5月21日,红军打响西线反击战,将川军左路纵队的13个团分割包围并一举歼灭,“三路围攻”全线败退。8月至10月,红四方面军连续发起仪南、营渠、宣达3个战役,根据蔡威破译的密电情报,三战三捷,歼灭、俘虏川军6000多人,缴获盐、粮及大批军用物资和工业设备,我军兵力增加到8万多人,苏区面积扩大到4万多平方公里。10月,四川军阀刘湘集中111个团20万兵力,向川陕苏区发动“六路围攻”,蔡威带领二台跟随东线前敌指挥部,负责侦听川军各部密电,及时向总指挥部通报敌情。在历时10个月的战役中,蔡威长时间夜以继日地守着电台,边听、边抄、边译,全面掌握了敌军兵力部署与进攻路线,为红军东线作战提供了极其准确的情报。12月中旬,根据蔡威侦听到的敌军企图强攻宣汉西南笔架山的情报,东线前敌指挥部采用迂回包围两路夹击战术,杀得敌军狼狈逃窜;此后溃败的敌军改用英文密码联络,蔡威不仅破译了敌军向洲河集结的情报,还十分准确地报告了其渡河时间是15日凌晨。于是红军及早埋伏就位,在敌人渡到河中间时突然发起攻击,一仗歼敌3000多人。1934年2月,东线前敌指挥部根据蔡威提供的准确情报,在春节前打响马鞍山战役,歼敌6000余人。3月,川军各部改换电台密码,蔡威与宋侃夫、王子纲一起,认真研究敌军新旧密码本的编码规律,蔡威经过几个昼夜的对比分析,终于破解了新密码,继续为总指挥部提供准确的情报;前敌指挥部根据情报及时调整战术,灵活部署兵力,破坏了敌军第三期、第四期总攻。8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根据二台提供的情报,制定了以青龙观为突破口的总反攻方案,迅速撕开川军东线防线;在川军东线全线崩溃之际,蔡威侦破了川军调整后的防线部署,并向红四方面军各作战部队及时输送情报,传递一个又一个阻击战、歼灭战胜利的捷报。红四方面军取得反“六路围攻”的辉煌胜利后,召开了规模空前的表彰大会,会上奖励蔡威300块银元。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为红军作战提供准确情报的“军中活菩萨”就是蔡威。
挥剑:鼎力支持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蒋介石不甘心“六路围攻”的惨败,亲自坐镇西安,指挥发动对红四方面军的“川陕会剿”,派贺国光的行营参谋团和康泽的别动队分别进入重庆、四川,并调动陕西、甘肃、湖北的军队与川军联合行动。这期间,蔡威通过侦听敌人电台得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且形势十分严峻,立即指挥二台以贺国光行营电台为中心,抓紧破译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密码。这时,蔡威带领的二台承担了特别繁重的任务,不仅要随时侦听“川陕会剿”的行动,而且要及时向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情报,将掌握的中央红军周围敌军的部署、兵力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发给中央红军,为中央红军提供情报上的援助。蔡威用卓绝超常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及时地为中央红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是为中央红军在危急时刻提供了重要情报。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蔡威几乎彻夜不眠地坚守在电台旁,每时每刻都在捕捉、抄录各路敌军电台发出的密电,从应接不暇的电文中识别出重要情报并分类汇报,一天破译密电多达200余份。1935年1月4日,在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向遵义前进时,收到红四方面军密电,详细报告周围敌军动向:“廖泽之援黔所谓模范旅及穆瀛洲旅共六团,原集中泸州拟取道南川、正安入黔……刘湘约五师,陈鸣谦部及田钟毅旅共九团在川南,陈之达在石砫、黔江,袁旅在酉阳、秀山正赶筑碉堡取守势,咸丰为渝团,来凤为潘旅,古宋、叙永一带无敌……”,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雪中送炭”。遵义会议后,蔡威将获得的机密情报及时报告中革军委:“从截获的电报来看,你们周围分布有国民党军17支部队,他们的位置、人数和动向是这样的……”利用了这个精确情报,毛泽东调动当时只有三万多人的中央红军巧妙穿插于二三十万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之中,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四渡赤水,成就了长征史上辉煌的篇章。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在延安对宋侃夫说:“你们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辛苦了,有功劳呀!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在四渡赤水前后,是你们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克服了困难。”
二是以破译情报有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战略。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行动,发起嘉陵江战役。28日夜飞渡嘉陵江,击溃敌军防线,随后迅速攻克剑门关。4月10日引兵南下,先后攻克梓潼、彰明、北川等8座县城。历时20多天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个团,牵制住大量川军,大大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随后,红四方面军向西进发,在岷江流域取得土门战役的胜利,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北上战略。在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的关键时刻,红四方面军向中央红军报告了中央红军面临的详细敌情和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概况,为中央红军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5月2日,国民党从被俘的中央红军参谋身上搜出密电,确认红军掌握了国民党的密码,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各部队,“密码多备,每日调换……密码每部各发十种密本,每日换一种,每十日再另发十种密码”。面对敌人疯狂地改变密码,蔡威根据已经掌握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与川军密码编制的规律,总能很快找到破解之法,让敌军的军事行动无秘密可言。5月上旬,为防堵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国民党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向川军各部发密电,部署各路防线,密电内容被蔡威迅速破译并报告了中革军委,为中央红军制定强渡大渡河等策略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是无私交流密码破译等工作经验,坚决服从大局。6月18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镇胜利会师。7月下旬,蔡威与中革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三局局长王诤等同志会面,双方交流红军无线电通信工作的发展历程和侦察掌握敌军电台密码的经验,一连畅谈了三天三夜,此后更是密切联系。工作交流中,蔡威介绍了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侦察部门建立与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四川军阀各派和甘肃军阀鲁大昌的密码编制及使用情况,分享了对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无线电侦破的经验与体会。双方不仅无私交流、坦诚相待,还在工作上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如红四方面军二台没有汽油,中革军委二局送来了两桶;二局发电机坏了,二台将唯一的一台发电机借给他们使用。8月,红军总司令部调整无线电台内设机构,下设5个局,蔡威任二局局长,专门负责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8月20日,蔡威随右路军过草地,26日走出草地。在毛泽东、徐向前亲自领导下,蔡威给左路军发电报,精准地通报了敌情,要求张国焘带领的左路军北上。在左路军北上与南下之争中,蔡威带领二局坚决地站在中共中央一边。9月中旬,蔡威带领二局,跟随前敌总指挥部折返,再次过草地。10月5日,张国焘成立“临时中央”,随即下达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计划》。蔡威和战友们跟随作战部队翻越大雪山后,迅速全面摸清了敌军部署,保障了作战计划开展。
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占领西康地区。7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改称为红二方面军,蔡威协助红二方面军(由红二、红六军团改组)整建电台、编制新密码,畅通了两军之间电文来往。7月初,蔡威带领二局,跟随红四方面军,开始第三次过草地,这一次整整走了28 天。恶劣的战争环境和长期超负荷工作,让蔡威积劳成疾,染上了重伤寒病,到8月上旬,蔡威病情越来越重,出现了休克状况,只能由担架抬着行军。9月22日,年仅29岁的蔡威在甘肃省岷县卓坪村牺牲。
寻剑:无名英雄精神感召千秋
由于地下工作和技侦工作的特殊性,新中国成立后,蔡威同志的事迹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他的烈士身份也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就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道他的下落。直到1985年,蔡威同志牺牲49年之后,在蔡威老战友和军地有关部门以及家乡人民多方寻找之下,终于得到了有关他家乡和后人的信息。而其中确认蔡威身份的关键,正是他祖传的一把宝剑。
如今,在蔡威事迹展陈馆里也陈列着一把剑,它周身透明,若有若无,似剑非剑,中间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八个字。它的造型设计别致巧妙,总体造型是一把剑,寓意着刺向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剑;再认真看像一把钥匙,寓意着打开敌人核心机密的密钥。这就是被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隐形方面军部队的部标——隐形利剑,也是蔡威身份的象征。
走进福建宁德蔡威事迹展陈馆,映入眼帘的是无名英雄蔡威的精神:“崇尚信仰,魂铸利剑,智掌风云,甘居无名”十六个字,这是无名英雄的精神写照。蔡威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坚定信仰、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功勋卓著的革命的一生,我们学习蔡威,要学习他追求真理、坚守信念的执着探索;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开拓创新、忘我工作的奋斗品质。更要学习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先辈们的忠贞意志,推动红色通信事业不断前进。(中国电信博物馆)【据通信产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