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过程中既有成绩,也有问题,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得到解决,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继续通过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经过经济社会40年的快速发展,原有社会矛盾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但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应当看到,这些矛盾是前进道路上的矛盾,这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既要充分估计全面深化改革所遇到的障碍和阻力,又不能借此否定改革成绩、歪曲改革实质,而要在正确把握问题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明确改革方向,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对此,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始终坚持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党在改革开放时期制定的政策、创立的理论、取得的成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对改革开放前艰辛探索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加清楚地判定改革性质、明确改革方向。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两者关系,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更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两者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探索的完整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