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俄深度互信,是两国之幸

傅莹在回答俄罗斯新闻社记者提问时表示:中俄两个重要的大邻国之间能不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它关系到我们各自的根本安全利益,也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利益。
“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对话,我认为中俄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争论分歧、去辩论,也不会彼此施加压力。我们可以完全聚焦合作,就谈合作,而且也可以深度地交流思想。这是我们很大的优势,中俄关系不会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它会健康地发展,因为这符合我们彼此的利益。”
傅莹说,中俄之间经济互补性很强,现在各自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国际形势又很复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中俄能够有这样深度的互信,应该说是两国之幸,相信两国合作会继续发展,而且会给两国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对世界来讲,对大国之间相处来讲,也能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10、对失独家庭,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不会改变
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傅莹表示:一个政策实行了30年,要退出,它肯定要有一个过程,在法律的修订过程当中非常注意法律和政策的衔接,对失独家庭,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不会改变,对原政策独生子女老年人的奖励和扶助不取消,还有一些保障措施。
傅莹说,另外,确实需要对加快出现的老年社会趋势有一定的考虑和准备,人大常委会去年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执法检查,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空巢”、“失能”老人的照顾问题,比如跨省医疗、异地结算还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大量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都已提上日程。
11、如何保障和保护留守儿童是痛点
针对反家暴法,傅莹表示,这是人大妇女代表普遍关心的一部法律,反家暴法出台之后,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共同形成一个法律框架,更好地制约家庭暴力行为,像一个“保护伞”来维护、鼓励家庭和谐。对这部法律,人大会继续关注其实施情况。
另外,说到中国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和保护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痛点。最近这些年出现很多恶性事件,地方政府、地方组织还是要负起监督责任,掌握全面情况,督促监护人。根据我们国家的民法通则的规定,父母对子女有监护义务,如果长期不履行监护责任,尤其出现恶性的严重事件,父母要面对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