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褚橙柳桃潘苹果:四问商界大佬为何“务农”(2)

为什么消费者买了账?

随着年底果品销售旺季来临,价格是普通橙子数倍的“褚橙”在网络悄然走红。包装箱里面装有送给购买者的专属卡片,使得“买水果”有了专属定制的意味。由于快递配送的城市有限,不少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甚至遗憾自己没能“品褚橙,任平生”。

3公斤“柳桃”价格达168元,3公斤“潘苹果”78元,销量依旧火爆。“哥吃的不是水果,而是一种精神。”不少消费者愿意购买这些昂贵的农产品,主要影响来自于这些特殊产品带来的“励志效用”。第二,除这些农产品背后的精神附加值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产品质量与个人与公司的名誉、信用捆绑在一起,这也给担心食品安全质量的中国消费者们提供了保障。

此外,更多的消费者已经适应了网购水果的消费模式,农产品搭上电商“顺风车”后,借助电子商务的便捷、受众广等特点,至少能砍掉中间的一些流通环节,对农产品流通成本的控制效果显著。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相关新闻